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4|回复: 0

[说课] 中学语文说课教案: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稿, U. I; [6 x: Q& V2 b
  一、教材分析
8 N0 j" o7 ~, @) E+ X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是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以人生为主题编选课文。五篇课文都是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都各自从不同角度,用不同题材回答了“怎样走好人生之路”这个问题。
4 U2 ~, p2 d- m# B; V  《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不怕它,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眼前脚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战胜它的道理。文章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2 h, b6 E6 O8 }# Z1 J
  二、学情分析
$ F2 C. e  O: K* |' O  对一个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设计和规划。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所以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4 Z( _2 _/ A; z1 I  K
  三、教学目标3 e+ M; _: O+ r" R: d& f3 L  b- x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将主要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小结出怎样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2、指导学生重点朗读14~22自然段,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并且对其中的一些重要词语以及两个“啜泣”的细节进行品析。3、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了解中美教育的区别并从中悟出生活的哲理。& X# `+ H1 G  h3 O" W. h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 P& V- o; ]+ p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 复述故事情节7 N" T4 b5 D4 d0 N% Z7 M9 s* J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2 朗读品析有关重点段落
0 q7 k! r( \" y, E3 ]  五、教学程序1 g( _6 C" j2 Z
  (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现代史著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吗?当时的红军战士面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硬是用一双脚板边打仗边走路,一步一步从江西瑞金走到了陕西延安。同学们,二万五千里啊,放在今天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但是,红军战士们,却用坚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今天,我们将学习新学期的第二篇课文,课文中的“我”也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么,他又是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见课件1)7 p+ @) {$ ^6 J  N
  (二)指导复述:$ ?1 S6 j! {& ~8 h0 {3 a
  1 学生默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见课件2);7 @! B2 ?$ n# q% m
  2 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指导学生复述课文。
! n! r* F1 G( ]+ b" ]9 E. s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板书课题)。大家想想,这个题目是文中谁说的一句话?9 m$ `, B1 a3 Z: x6 _: H( B) `. X
  生:(齐)父亲
/ \4 [: K6 D3 C  师:对。那是父亲对谁说的?7 P2 o/ b$ K1 O' x( t; N
  生:(齐)对儿子说的。6 o' P, _* K1 Y" a. r+ X/ m2 s
  师:父亲在什么时候对儿子说的这句话?, k+ D7 ^1 _+ q/ s/ {# ~6 t
  生:父亲在儿子困在半山腰的时候说的。
  F$ l( ]# }" k! E1 d  师:请一个同学将刚才的内容来个小结?
4 m0 S9 {; b0 N5 ^# K2 S& @2 b- ]  生:当儿子在半山腰,既不能上也不能下的时候,父亲对儿子说:走一步,再走一步。
+ A. `, n5 r2 M$ q* s  师:他说的很好。但是,我们觉得这个故事就这样说出来,好像有很多东西没有交代清楚。下面,我们来给这个事件配上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让它更加具体。
& ]+ `/ }- v2 \' d; p  (学生根据我的提示完整的复述了故事的情节)
) v0 S5 s! L  p  P; P  师(小结):他说得很好。同学们,刚才老师教你们就是“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具体运用。
6 H, U2 W* t& m8 o  如果,老师一开始说,要大家复述课文,很多学生可能不会这样熟练的说出来。现在,这么长的一篇文章 ,老师利用文中父亲教儿子的方法,一步步分解,最后完成,多么容易啊。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就要这样,先抓主要的人物与事件,再配上时间地点等具体的东西。大家完成的很好,我们应该感谢作者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好的“化整为零”的好方法。你们知道这种方法叫什么?学生就会体会到是走一步,再走一步。
- h& K: l$ c" A, T  U  (三)朗读品析:(14~22)% k  r6 W2 R& W5 x' a+ b+ ^
  1 朗读课文,独立思考(要求学生根据思考题在课文中进行打记、批注。)(见课件3);
8 K$ s' z6 q; ]7 t' n  (1)亨特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B# S& n& j0 M6 W& A
  我为什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呢?因为我认为父亲是本文的中心人物,他对孩子进行诱导教育,帮助孩子创造了一个“奇迹”。
/ D* v& U! P- I  (2)课文中对“我”的描写最突出的部分是什么?(心理描写)
" z7 g' |& K% V# o) }" f  我为什么这样设计呢?因为我觉得课文中的“我”在面对困境时的心理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学生们刚刚跨入初中大门,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环境,一切都很陌生,而且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肯定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困惑。认真反复地朗读品析心理描写这个环节为今后他们走出心理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借鉴。
8 a! K) {" N( z* x: W8 F' A/ v  2 分组讨论:(第1题分给1~3组,第2题分给4~6组)
& h5 R: s' Z; m0 a  在讨论前,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阅读体会;在讨论中,要求学生对各自的观点进行分析、整合,并且小组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答案;在讨论后,要进行全班展示。" ^% q, C) U0 U2 h
  3 结论展示:(见课件4)" M6 ~/ [3 I3 ~  u' p' E5 h' I
  (1)亨特爸爸是一个爱孩子(寻找孩子,很有耐心)、善于诱导教育孩子的人。他将一次孩子生命面临的危机变成了一次促进孩子成长的良机,让他病弱幼小的孩子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奇迹”。对那时候的亨特而言,确实是一个奇迹,因为当时他认为自己“下不去”“会摔死”。由此可以看出中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很大的区别。假如中国父亲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做呢?由此展开小小的讨论。5 h# v" r( v* Y; ~
  (2)心理描写:恐惧(头晕目眩)——绝望(绝对、啜泣)——麻木——迟疑(尝试 小心翼翼)——自信(信心大增;成功:巨大的成就感、永远忘不了的经历)。5 H" Q+ w9 V) @, h
  4 小结:
/ B2 {! _, x  `  这个环节是基于朗读的品析,所以对课文中的几处细节(特别是两处“啜泣”)要求学生反复品读,我在必要的时候进行范读,以提升学生对课文主旨的把握。
+ p& S$ v; \$ M( ]0 h. p, h- P7 L  (四)表达感受:
* _; C) _, u9 y9 ^  1、学习完课文后,我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来表达对课文的感受,这句话要用上“走一步,再走一步”。
; C* {# ]  q) O) [- S4 o  2、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提供一个范例(见课件5)。如:我多年来坚持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并且做了一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发表了十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有同事问我是怎样坚持下来的,我说:每天做一点吧,走一步,再走一步,人在很累的时候要像姚明那样,挥一挥紧握的拳头,学会鼓励自己。
+ \3 Y& l5 s' }0 _% c1 Y* B, @  3、我展示以上的例子后,让学生默读例子,然后再仿照这段话说话,让他们感悟课文中所表达的生活哲理。
/ f6 q. w9 t  `  (五)课堂小结:(见课件)# j! a, t1 ^* d+ q0 H
  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坦坦荡荡、一帆风顺,遇到困难和挫折都是正常的,只要我们不失自信,想到“走一步,再走一步”,你就离成功更近了一步。文中的父亲就是用这种实际的教育方法教育了“我”。在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应该相信别人,特别是经验比你更丰富的人,前面的风景更好,只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你才可能看到更美的风景,但也不要完全依赖别人,更不要总是被别人抱着走、牵着走,只有自己走出来的路,才是最美丽的风景。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一定不要漠然“置之”,哪怕你只有一点点能力,也应多加关心、帮助别人,一人献出一点力,一人献出一点爱,那就是团结的力量,那就是大爱。让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方法激励自己前行,相信你自己,你是最棒的。
5 F: @- E2 \, b+ o& R- r9 ]  六、教学方法
' Y- H$ H# k) `7 r  C1 h  整堂课的教学中我运用情景导入、层层诱导、讨论交流、提供句型等教学方法,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y! U4 h4 [! N9 H$ i( n
  附教学反思,附课件:
! {% w7 Y: k# t/ l8 Q  教学反思:
& |6 x, {' X. t% m& |, X$ L3 S, [! h  上完这篇课文后,我觉得以下几点是处理的比较成功的。
1 o- g, D5 Y& L" O  1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我认为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教材编者是有明确意图的。意图在哪里呢?就在单元提示,课前提示以及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就是从以上几个方面寻找到教学要求,并结合我班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的。如果不能从教材本身寻找确定目标,则课堂要么是面面俱到,要么是无的放矢,不能做到一课一得或一课几得。
# B; W. D6 B- t+ X" I# M  2 充分的将课文内容融汇到教学过程中。整堂课的课题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个很平凡的故事,但是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一段了不起的经历,在五十七年后的亨特看来还是一段“永远忘不了的经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走一步,再走一步”实在是太重要了。每个人都是在尝试、坚持中成长、成熟、成功的。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对“走一步,再走一步,就是成功”的生活哲理有更深的体验,我在复述课文、朗读品味的环节中也是按“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思路对学生进行诱导的。在“表达感受”环节中,我还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学生提供范例,让学生具体、充分感受“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巨大魅力。
3 k/ o2 R; |7 o! ^! o% j% F+ ^- Z  3 这篇课文让我看到中美两国教育方法存大的差异:假如这件事发生在今天的中国,家长所采取的方式一般与莫顿、亨特父亲的方法不同,也许是搬梯子,也许是打110、119,问题很快就能解决。但是这种解决方式不会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如此深刻的痕迹。美国十分注重鼓励孩子自主、尝试、创造,这也是美国科学技术至今领跑全球的根本原因。反观我国解放后的教育,连一个诺贝尔奖都拿不到,连钱学森先生逝世前也感到十分遗憾。因此,我在教学中也开始诱导学生尝试、创新,尽管效果不一定很好,但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我同时也想让孩子们理解父母亲,他们有时候让你自立,比如洗衣服、做饭、独自出门都是爱你的一种体现。
) z/ L6 A( V2 ?0 c  以上说课多有不周敬请评委及各位嘉宾批评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9 19:30 , Processed in 0.1600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