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回复: 0

[说课] 中学语文说课教案:秋天说课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天说课稿; B/ W$ y" @! B; D
  一、说教材+ z" s$ i$ i) z6 z. y3 r+ q
  1、单元及教材分析( v/ E9 u) v* L1 O' X4 b$ B9 }* ~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单元第四课,属于“关注自然”单元,我准备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本单元选取的都是一些文情并茂的优美诗文,易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 b4 u2 k- h! Y2 q3 G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
/ o, y! g4 Y, ^# M  2、教学目标的预设
% Y& N' Z1 U/ f  s2 O  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V9 o6 o. R. q, r- t3 D. q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f0 y, [0 T* y! J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 W& ^" |5 l7 }! U3 ^  E7 z9 R5 l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w3 i+ v7 ?4 I3 Q$ o1 e
  3、教学重、难点的预设6 i) x- V$ V& d% b7 H. ?& Q; d* _
  依据以上几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 k! x5 `, W6 S+ b( B: Q5 z( p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9 s0 @0 |, w' _
  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 j# t' e. ]" W9 V7 s* e  二、说教法
# D1 c& H7 r* h& w) l# I0 \! ?  1、教学的设计理念' i  n! r4 x* D2 [& M! T. R! T
  《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出发,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健康的情感。' P# O7 x) }3 ?/ ^& }( ~
  2、学情分析
1 H0 R5 P/ W: r# O5 T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这节课中,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 g. g+ {" ?& {( u
  3、教学方法
) `, Y1 z/ D) H+ B4 n  根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问题导引法、讨论质疑法、诵读法。2 y- `- i9 t' @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 r; c& x$ K; \; K, f1 }1 S  4、说学法+ o& n) A7 j0 g0 y7 X/ ~
  我认为教师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 @  K# R! U& c
在指导过程中,要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M* [" W) l# j% o) W; j
  三、说教学过程( t1 q% ~1 a/ @- N
  这节课我按“引——读——品——写”进行教学。其中我把教学的重点突出在“读、品”环节;在“写”环节中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q& x: t) T* [7 j
  (一)引入
. P# X+ i7 z0 `7 `; P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很多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和无尽甜蜜的思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9 Y1 ?& B/ `0 K3 @: H+ i% V  设计意图: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 \' D, y  D: h9 y  (二)读, {) e, a8 W% U5 B4 u
  本环节以读为主,使学生对文中所描绘的“秋”有个总体印象。+ @0 j' F5 m" P0 e
  1、初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学生齐读)
5 T, h7 }7 S6 r# P6 e  2、录音范读,学生划出朗读节奏、分辨朗读语气、语调。* H( a0 z) t% F' q- C% e" r  @
  3、给出诵读方案,学生分组读与赛读,并在学生中互评,教师给予适当的鼓励。
7 s  H( k: S. s0 L: A) \3 J2 L. g- ]# V  设计意图: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2 f0 V2 `3 E$ K! s" F
  (三)品2 C, w0 y9 ]7 {/ N
  在此环节中,学生组成小组,主要围绕教师给出的三个问题讨论、质疑,探究全诗。
2 l% c# J3 V9 W" b9 S  {  ①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 O0 B  e8 o3 S1 f' e3 P  ②诗中刻画了几幅图景,请分别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 T' ~& V( f; B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板书。)) R7 R. ]! v  K2 |, c; W: ]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0 e. w" f- S3 S" K4 G
   (归结出诗文的感情并板书出来。)
2 V8 @6 S4 a/ R5 }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诗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生对诗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高度。! i6 x. O. B- K' X
  请学生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配乐录音),展开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并把它描绘出来。这是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描绘的图景,了解到学生对诗文的理解程度,若学生理解有不足之处,教师可以自己头脑中的图景加以引导。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感悟到诗的意境美,以突破本课教学的难点。) f* w0 M+ n6 G2 m
  (四)研
0 w" s7 M" X8 U1 d. a) ^  找出你最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1 L6 d5 L8 j( _% u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情感态度两方面的语文素养。注重语文的语感训练,让学生养成发现美的习惯。体现了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
7 a. R* o9 g5 Y  ]6 f$ g5 a5 D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读《秋景》,比较与《秋天》在内容、感情、语言等方面的相同之处。
, N9 {, h/ l8 k0 _% @  O1 `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阅读,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从各个方面比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的各种方法技能,同时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更丰富的学习经验。+ a. X% ?: f4 F2 r; g9 `# E/ n
  (六)、布置作业:
0 d2 t/ V2 d; b2 M& L  1、写自己的秋天。以“秋天”为题写一首诗。: w& u' C% ?. p/ D, U% V
  2、摘抄以“秋”为内容的诗文,并做点评。) o4 R1 E& D2 \5 K6 N
  设计意图:在积累字词句篇的同时,锻炼了学生筛选、查找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洞察力,及时练习写作是对学习的知识加以运用。8 u  p* v! o. e/ ^
  (七)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主题,使学生一看就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5 11:18 , Processed in 0.1898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