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7|回复: 0

[说课]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致橡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致橡树》说课稿
. {0 P1 z& [. l$ T; s# l  一、说教材和学情* m- Y" J' m$ ^" F: M* d, k
4 i0 S4 Y& _2 @4 j* f" ~
  (一)教材分析- l+ u3 @7 g! J2 s
  文革结束后,我国文坛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 “朦胧派”诗歌作品和诗人群体的出现以及围绕“朦胧诗”展开的论战,是当年极具轰动效应的文坛大事。舒婷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致橡树》,正是当年 “朦胧诗”的代表作。/ w0 Z, y" m" `" k
  《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作为“朦胧派”的诗作,它不象常见的爱情诗那样直抒胸臆,它跳出一般爱情诗的窠臼,摆脱情网中人的意乱情迷,以局外人的身份观照爱情,对爱情的本质进行了一番理性的拷问与判断。
) ^6 W/ _# i3 [6 s, _0 q  诗人以“不,这些都还不够”为转折点,把这首诗分为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表达了诗人对传统认可的爱情模式的批判、摈斥,后一部分抒发了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9 `7 X% y5 E2 L0 U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是:“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学会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藉以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编者正是按照课标的要求把诗歌的阅读与鉴赏安排在高中一年级的开始阶段,作为必修课。本节课应当紧紧抓住审美这个中心展开加教学。不宜繁琐地条分缕析,而应当整体地将朦胧诗的美感方式和美感作用通过审美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情感上和心灵上的陶冶,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
) j' F( t2 W9 `  q
% L" d& ]& W. x3 x: W  (二)说学生情况, }2 \2 q8 i( |- V/ U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十四岁左右年龄的优势在于,他们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形象思维,对于文艺作品尤其是诗歌的形象化表达方式和强烈的感情宣泄比年龄较大的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领悟。因此,我打算调动一切可能的艺术手法,让学生在获得审美快感的同时学到相关知识,陶冶情操,涵养心灵。2 m! }* [5 T3 Q) z- W, N' X

- J  z" H5 F  Q2 ]  (三)教学目标
6 I/ ^$ w$ `: ~- a0 n) C  1、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诗中表达的争取女性尊严和独立地位的抗争决心和新型的爱情观、自由平等、人的价值等深层理念,
* _/ ?1 ^! Y2 z$ O' c( W: I& v  2、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描绘的各种形象,学习运用象征、对比、对偶、对仗、类比、比拟、拟人、递进等手法,培养自己丰富而瑰丽的艺术想象力。! g  K# g$ s1 H3 [: m% h
  3、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听觉上欣赏诗歌的音乐美,通过朗诵传达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美感,练习放飞并驾驭自己的想象力;进而练习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的想象表达出来,记录下来。/ n0 j% h7 g" G

* O" I, H7 I9 q+ O# {) Z% e2 g' z9 P  (四)教学重点、难点
8 b. ]& z. {/ r% @, X1 d4 c3 C  ~- x  1、重点:从“不,这些都还不够”开始,诗人对自己理想中的爱情的想象。如何鉴赏这一段?, R' a$ d4 ?3 H1 T6 o  @
  2、难点:“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两处,作为没有过真正的爱情体验、涉世未深的高一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对此可以略作讲解,但不宜过分理性化,仍应把诗歌的意象和情感整体地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今后的实践和成长过程中思考。' K$ Y3 d' Q# ~
5 V% j8 F( F+ v( K/ Z
  二、说教学方法( l+ o, w8 G  J* ]& b) N
  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画面、音乐和教师的示范朗诵,采用“激发兴趣——感知形象——品咂鉴赏——朗诵比赛——创作审稿”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熟读,课后让学生创作。贯彻师生平等互动的原则,教师作引导,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诠释。既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鉴赏,又不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理解,尽可能让学生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自己建构关于现代白话自由诗的知识体系。
' }3 n! @4 U% g6 R+ t1 N1 P( l' p
* y4 ~/ k% r  O) U) N  三、说学习方法 
% m1 u; z9 t, {5 E2 F  _9 a- Q& p  我打算在教学中贯彻(让学生)朗诵法、欣赏法、比赛法、写作审稿法等方法让学生用审美的方式接受教学内容(这是一首议论性的诗歌)。
2 p  }; @" [9 }9 [! |9 u3 L0 j ; O9 Z+ z* B8 r! V( h+ o/ W
  四、说教具的使用
" d' b5 U- u4 s/ ]  X6 K/ j; c  尽量利用电子课件,录音机、幻灯片或者mp4等,制造音画效果。
6 j( _3 x7 ^7 P2 Q% J2 ` + N6 U2 K( C: z1 V
  五、说教学设计(课时), W6 H4 t6 m7 x6 w. F6 z7 W
  本课(中国当代诗三首)计划两个课时,《致橡树》计划使用一个课时,课后组织同学赏析课外拓展阅读材料,练习诗歌创作、出墙报,实现“创作、审稿”过程。- H  g9 G9 X! j; n4 W; l
% k5 R& L% q/ }; ^* f6 @
  六、说教学内容与步骤- M& a' M3 J; k& f) [
  (一)激发兴趣(共5分钟)
; B/ F4 e. a! K* E% g3 T  1、创设情境,教师为学生作配乐示范朗诵(有条件时,同时显示相应的画面)。
: [5 k& f# y, N2 U  2、简介作者和“朦胧诗”,文.革以及文.革结束后的转型时期,思想解放,“双百方针”,以及当年对“朦胧诗”的批评。5 S* i% J% E1 ]/ C( {
7 L# x& q% W1 q0 U- G+ p" h4 _% V/ X
  (二)感知形象(共15分钟)
5 S1 j+ n2 F4 v' s. d  1、学生轻声朗读课文,教师配以适当的音乐,整体感知诗歌创造的艺术的形象。要求:
: R4 R; M( h3 s% c1 t0 m4 y& c  标出自己读得不准的字音,如“凌霄花”的“凌”的齐齿呼后鼻音,“炫耀”的“炫”是否读成第二声,“峰”是否读成“fōng”,“雾霭”的读音等。(5分钟)
' B1 ^+ V( y3 c9 M! o% J% V: i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将思考题板书或者用课件展示):8 A  g' z0 B% ~  @
  (1)诗中描写了那些形象?! _) P# e7 H  L" H2 V; o
  (2)诗中提到了几种爱情观?# M3 ~# t- Q' k7 L8 ^
  (3)诗歌分几个层次?# I, v7 M2 Q& P& u( f
  (4)诗人赞成的爱情观是什么样的?5 _! U+ o9 h( z1 n% A+ }5 Z) `, v' n
  (5)你最喜欢哪一句或者哪几句?$ M9 ?+ N+ k7 S
  读完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上问题。教师尽可能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10分钟)- U+ F3 o/ b2 W6 J

4 {  b9 o* d" k6 r* A1 d1 I8 W9 p  (三)品咂—鉴赏(课堂练习)(共25分钟)
* @7 l; u; Q/ N% w, e# ~2 N4 Z  1、教师稍作讲解,进行局部研讨。对比诗中表现的各种爱情观,以及本文的写作手法和技巧。重点分析“不,这些都还不够”以后的诗句。(10分钟)
5 i$ _! b7 N3 _6 k0 V! T  2、点名请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不,这些都还不够”以后的诗句。(1分钟)# D  u0 K4 Q# E( `% R: H$ l
  3、全班齐声朗读这段诗句。(1分钟)
8 F- K% `% t% T  4、趁热打铁,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倾听、点拨:(13分钟)(以下问题板书或者用大屏幕展示)" O) s' O; N5 X, _; a1 j+ t
  (1)凌霄花和鸟儿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Q0 X9 z7 L0 ~( U* C
  (2)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所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9 [' G+ O0 S* B" L3 T; V2 m; X  (3)木棉和橡树——树的形象所象征的是什么样的爱情观?为什么用它们来象征?
' N" P6 F; v/ u  (4)作者怎样描写橡树与木棉的关系的?
* L; {: e( ~( v+ {: _/ d; S  (5)作者怎样深化了主题?
9 W- I& ]2 Q, P1 Q7 k! C1 j 6 w! S* \* y6 X0 Y& \5 y% M
  (四)朗诵比赛(拓展练习)(课外)+ @9 V% M& i) C8 A8 r
  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方式,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诗歌朗诵爱好者进行。
# E9 Y% e2 b) ^4 t8 X6 T
: U% A% L& y. v  (五)诗歌专栏(拓展练习)(课外)& |: ~- y& y' f9 |% s  A! w: h
  利用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的方式,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诗歌朗诵爱好者进行,组织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审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5 17:47 , Processed in 0.2171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