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6|回复: 0

[说课]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促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8 15: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中语文说课教案:促织/ Q+ ~  m5 R( l
  一、教材分析" T' |* W& z. t' O
  1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小说。它以明代皇室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纳促织而备受摧残、几乎家破人亡的命运,反映了皇帝荒淫无道,巡抚县令胥吏横征暴敛的罪恶现实,寄托了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
4 F5 u5 F; I+ z. I% C: F' ]  《促织》揭露社会的黑暗,锋芒所向,从皇帝直到里胥,谴责了整个统治阶级和各级行政官员。是一篇血泪的控诉,却编写成一出悲喜剧,以喜写悲,叫人开心不起来,反而更让人觉得沉痛。至于艺术成就方面有三大特点:第一,情节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第二,描写细腻生动,情态毕现;第三,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高中语文第四册,所选文言文着重以提高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和欣赏水平为宗旨。此篇文言文选自第四册的最后一单元,时代较我们接近,浅显易懂,有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和文学欣赏价值。教学此篇文言文能达到《大纲》的规定要求。)% ^( a( s) B' ?! d2 [6 E% {
  2教学目标$ n0 j: M* ^$ v7 S/ W
  知识:掌握文学常识,了解本文借古讽今的特点。(知识目标的设定有利于帮助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培养对作家作品的兴趣。)
) H. P+ B7 E% M' ^% G8 {  能力:归纳文言现象,掌握学习规律。(能力教学目标的设定正是体现了语文学科性质的“科学性”。)) x( g1 y3 y# p7 U: N4 v) e
  情感: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寄托对受尽欺凌和迫害的下层群众的深切同情。(这个教学目标体现了“人文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观。)
) Q3 ~) N7 q$ p; w0 R  3教学重点
; j, I# n6 ~* ~  理清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的情节线索,把握作品主题。(探讨此教学重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组织概括语言的能力和鉴赏名篇名著的方法。)
5 ?5 w$ ?, e% L  4教学难点
; H# b/ L3 o2 |$ a& i3 U  I  鉴赏细腻生动、真实感人的心理描写。(掌握了此心理描写方法对学生作文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g' M: `+ N+ H  v) j
  二、教学方法* n) j" X: Q# m9 e$ z! X) `
  讲解法(重点放在引领学生把握课文的特点与基础知识上)
. x0 F2 {) d1 q0 N! t' h( p  疏通法(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疏通上). a  L# D( u3 Z9 q( O  P  f4 k
  讨论分析法(重点放在对课文的情节线索整理上)6 A  L" @7 p# x: p: ]3 K
  总结归纳法(重点放在对具体段落的分析归纳上)
; H4 ^2 T" C: j. l3 n  三、教学手段
3 {0 {' L# ~2 m! G  1提供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 s: n6 X! E6 r* O# [* z5 j" h  2借助电教多媒体教学。
' h+ t% A4 b. m  四、教学设想
9 S0 F. @$ q1 s2 h: }2 o( [" c  由于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平行班的学生,所以整个过程注重以基础知识为主,抓住全文的重点词句,带领学生熟悉故事大概内容。从分析情节结构开始入手,弄清全文线索,以及围绕“促织”所展开的人物悲欢情感故事。
) G7 Q* @6 P7 u  T7 ~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F- b1 X/ j- n  J) V
  1 导语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增加他们对古代文学人物的了解,从而提高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
3 k) [, Z! Q" Q! @( v  T; }  清代邹弢的《三借庐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怪人”:此人家里穷得叮当响,他典当了所有破旧衣物,置办茶水摆在路边,供过往行人歇脚、解渴,但他不收一分钱,只要求每个歇脚的人给他讲个新奇的故事。原来此人是在搜集写作素材。他遵照一位驼背老人说的“甜、酸、苦、辣”四个字去做。“甜”就是嘴巴要甜,对人和气,男女老少都能接近;“酸”指心肠酸,故事里的人伤心,他就跟着落泪;
& ~3 l$ x; L  T  “苦”指写作吃苦,不管条件多么艰难,都要坚持不懈;“辣”指文字有锋芒,尖锐泼辣,能警世醒人。他白天听,晚上伏案写作。这个“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学家蒲松龄。
5 R" J% l% ]# m: v7 |9 ~5 e  2 解题(遵循“回到原著去”的原则,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能阅读《聊斋志异》,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文学的修养。也正是完成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 }0 |) q( v) @) z/ X. d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清代小说家,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天资聪明,学问深厚,十九岁时连中县、府、道三个第一,但此后屡应省试不第,年七十一,始被补上岁贡生,一生忧郁自伤,穷愁潦倒。从二十岁左右开始写作,历时二十余年,创作了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另有诗、文集《聊斋诗集》、《聊斋文集》。7 Z5 h# |' J. D8 ]6 H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倾力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作者的书斋名。“志异”就是记述花妖狐鬼及其他一些荒诞不经的奇闻轶事。作者巧妙地通过这些离经虚幻的故事,大胆地揭露社会多方面的黑暗现实,赞美了青年男女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樊篱的精神,抒发了作者自己满腔的“孤愤”。郭沫若曾题蒲松龄故居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题联:“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简明而生动地道出了《聊斋志异》的文学特点。3 N* S1 B( G1 Q' B/ \& Q& m
  《促织》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作者通过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地讽刺了“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H9 c2 x  i( ~3 G1 W
  3 疏通文章重点词句(是对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的体现。)% o1 U6 S7 x2 d
  假此科敛丁口 假:借,利用. G4 J4 Y, Q+ d$ @; B2 m. a
  成然之 然之:以之为然, 然:是
) d/ _# P: Q: M9 s* j/ U  靡计不施,迄无济 靡:没有 迄:最终,终究
6 J' W% u1 N2 X  C% w) ?& f( {; W  两股间脓血流离 离:通“漓” 流淌的样子。
4 W: `# {7 ?% {5 `2 j6 P' z1 V  展玩不可晓 展:展转,翻来覆去。 玩:玩味,细细体会。
  i3 r9 P4 y. ?1 E( p. u4 Q2 c  循陵而走 走:行走% F' a. E5 j2 J; B% Z8 ^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而:通“尔”& W3 i8 F1 `2 h
  如披冰雪 披:盖上,披着
3 R5 ?% `# z# ]& o  思试之斗以觇之 之:代蟋蟀 之:角斗的本领。 8 \6 U$ H+ ]3 E9 q
  径造庐访成 径:径直 造:到+ }  l( o* d* F
  虫跃去尺有咫 有:通“又”
! I. s( w. g  m! u# c7 d  虫尽靡 靡:失败
" k+ E) q; @9 m; V( I/ j, e5 X% a  抚军亦厚赉成 赉:赏赐,赐予
8 N% P& z" m; l" w- m  天子一跬步 跬:跨出一大步的距离,两跬为一步,这指“一举一动”的意思。
' u5 B. W' e* L* u  信夫 信:确实,的确1 a' {( [- Z: Y" c6 d7 ?
  4 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完成此课教学的重点,体现第一课时的高潮。)
" L/ X! t& y3 }, j  指导学生根据课内注释通读全文,编写情节结构。
8 N. }/ y; h4 m8 f! [# p; l' ]$ N  [明确] 《促织》一文以“促织”为线索,情节概括如下:征虫——觅虫——求虫——得虫——失虫——化虫——斗虫——献虫。
5 H9 N8 F, `6 G% Q* [, U  其中,“征虫——觅虫”是故事的开端;“求虫——得虫”是故事的发展;“失虫——化虫——斗虫”是故事的高潮;“献虫”是故事的结局。最后一段是一段评述性的文字,这也是笔记体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类似于司马迁的《史记》里每篇文章后有一段:“太史公曰”。
  |3 B8 K7 ~. Z- N& ~0 w6 F  5 围绕主线,情节经历了几次波折?作者这样安排的妙处是什么?(此环节的设置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名著的能力与分析文章的能力。)  g4 C" h6 E" E; e' F7 v! g" Z
  [明确] 情节发展经历了三次大的转折:第一次:岁征促织,成名破产受刑,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时得到神巫指点,成名得虫。第二次:节外生枝,成子弄死促织,投井自杀,成家陷入绝境。第三次:成子起死回生,魂化促织,成家因祸得富。
% K) ]- o7 G0 j$ P$ q/ m, Y8 O0 u  这样的安排避免了一览无余,正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它的跌宕起伏,丰满了故事,深化了主题,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而情节的变化曲折,再现了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充满波澜的。
4 a) k$ D  W$ Z3 Z$ Z3 J) e- T  6 阅读重点段落“未几,成归……”从文中选出成名的心理变化的单音节词语,填入括号内。(以此练习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赏析本文人物心理的细腻,指导完成教学难点。)
( J5 C. ?! g3 u2 Y' s4 C( Q- f  成名听说他儿子误毙促织则(怒),得儿子尸则转为(悲)。见儿子气息惙然,则转而为(喜),但顾蟋蟀笼虚则又转为(愁)。忽闻门外虫鸣则既(惊)且(喜),然见促织短小则认为它(劣);视之,意似良,又转而为(喜)。将献公堂,不只能否符合官老爷之意,心中又(恐)。
& `# n3 t9 _. @/ X- B  可见,一只小小的蟋蟀竟然牵动着主人公的心,主宰着主人公的命运,这细致入微,曲折变化的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熔于一炉,有力地揭示了皇帝的荒淫,官贪吏虐致使百姓的罪恶现实。
( w. n- [0 `$ u! o- @! q6 X  7作业布置(锻炼学生的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想象力。)
; P8 K/ @5 d- `" r$ I6 z  思考:如果让你来安排故事的结局,你会安排这样的结尾吗?为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4-29 04:45 , Processed in 0.3014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