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59|回复: 0

[技术导则与标准] 2013年环境影响评价师考试技术导则与标准声环境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6 14: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B]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B]
3.1  [/B]掌握不同评价工作等级现状调查的要求[/B] ([/B]新导则内容,[U]有重大变化[/U][/B])[/B]
⑴[/B]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调查的内容[/B]和指标[/B]应能反映评价工作范围内[/B]的生态背景特征[/B]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B]。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B](包括“两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B]时,应做[U]专题调查[/U][/B]。⑵[/B]生态现状调查[/B]应在收集资料基础上开展[/B]现场工作,生态现状调查范围[/B]应≮评价工作的范围[/B]。⑶[/B]一级[/B]:给出采样地样方实测[/B]、遥感[/B]等方法[U]测定[/U][/B]的生物量[/B]、物种多样性[/B]等数据,给出主要生物物种名录[/B]、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物种[/B]等资料。⑷[/B]二级[/B]:生物量[/B]、物种多样性[/B]调查可依据已有资料推断[/B],或实测一定数量[/B]的、具有代表[/B]性的样方[/B]予以验证[/B]。⑸[/B]三级[/B]:可充分借鉴已有资料[/B]进行说明。[/B]
3.2  [/B]熟悉生态背景调查的内容[/B](2012[/B]新增内容[/B],新导则内容[/B])[/B]
⑴[/B]根据生态影响[/B]的空间[/B]和时间尺度特点[/B],调查影响区域内涉及的[U]生态系统[/U][/B]类型[/B]、结构[/B]、功能[/B]和过程[/B],以及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B](如气候、土壤、地形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质),重点调查[/B]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B]、关键种[/B]、土著种[/B]、建群种[/B]和特有种[/B],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B]等。⑵[/B]如涉及国家级[/B]和省级保护[/B]物种、珍稀濒危[/B]物种和地方特有[U]物种[/U][/B]时,应[U]逐个[/U][/B]或[U]逐类[/U][/B]说明其类型[/B]、分布[/B]、保护级别[/B]、保护状况[/B]等。⑶[/B]如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B]和重要生态敏感区[/B]时,应[U]逐个[/U][/B]说明其类型[/B]、分布[/B]、等级[/B]、保护对象[/B]、功能区划[/B]、保护要求[/B]等。[/B]
3.3  [/B]熟悉主要生态问题调查的内容[/B](2012[/B]新增内容[/B],新导则内容[/B])[/B]
调查影响区域内已经存在的[U]制约本区域可持续发展[/U][/B]的主要生态问题,如水土流失[/B]、沙漠化[/B]、石漠化[/B]、盐渍化[/B]、自然灾害[/B]、生物入侵[/B]和污染危害[/B]等,指出其类型[/B]、成因[/B]、空间分布[/B]、发生特点[/B]等。[/B]
3.4  [/B]熟悉生态现状评价的主要内容[/B]([/B]新导则内容,[U]有重大变化[/U][/B])[/B]
⑴[/B]在阐明生态系统现状[/B]的基础上[/B],分析[/B]影响区域内生态系统状况[/B]的主要原因[/B]。评价生态系统[/B]的结构[/B]与功能状况[/B](如水源涵养、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竺主导生态功能)、生态系统面临[/B]的压力[/B]和存在[/B]的问题[/B]、生态系统[/B]的总体变化趋势[/B]等。⑵[/B]分析[/B]和评价[/B]受影响区域内动、植物[/B]等生态因子[/B]的现状组成[/B]、分布[/B];当评价区域涉及受保护的敏感物种[/B]时,应重点分析[/B]该敏感物种的生态学特征[/B];当评价区域涉及特殊生态敏感区[/B]或重要生态敏感区[/B]时,应分析[/B]其生态现状[/B]、保护现状[/B]和存在的问题[/B]等。
【补充】熟悉生态现状评价的要求:[/B]在区域生态基本特征调查的基础上[/B]对评价区[/B]的生态现状[/B]进行[U]定量[/U][/B][U]或[/U][U]定性[/U][/B]的分析评价[/B],评价应采用[U]文字和图件相结合[/U][/B]的表现形式。
3.5 [/B]熟悉常用的生态现状评价方法[/B]([/B]新导则内容,[U]有较大变化[/U][/B])[/B]
评价方法[/B]:生态现状价要有大量数据支持评价结果[/B],也可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B]。常用方法有图形叠置法、系统分析法、生态机理分析法、质量指标法[/B]([/B]综合指标法[/B])[/B]、景观生态学法、数学评价方法[/B]等。
⑴[/B]图形叠置法[/B]是把两个以上[/B]的生态信息叠合到一张图[/B]上,构成复合图,用以表示生态变化[/B]的方向[/B]和程度[/B]。特点[/B]:直观[/B]、形象[/B],简单明了[/B]。制作手段[/B]:[U]指标法[/U][/B]和[U]3S[/U][/B][U]叠图法[/U][/B]。应用[/B]:①[/B]区域生态质量评价[/B]和影响评价[/B](主要[/B])。②[/B]具有区域性影响的特大型[/B]CP[/B]评价[/B](如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新能源基地建设、矿业开发项目等)。③[/B]土地利用开发[/B]和农业开发[/B]。
⑵[/B]生态机理分析法[/B]是根据[/B]CP[/B]的特点[/B]和受其影响[/B]的动[/B]、植物[/B]的生物学特征[/B],依照生态学原理[/B]分析[/B]、预测工程生态影响[/B]的方法。步骤[/B]:①[/B]调查环境背景现状[/B]和搜集工程组成[/B]和建设[/B]等有关资料[/B];②[/B]调查植[/B]物和动物分布[/B],动物栖息地[/B]和迁徙路线[/B];③[/B]根据调查结果分别对植物[/B]或动物种群[/B]、群落[/B]和生态系统进行分析[/B],描述其分布特点[/B]、结构特征[/B]和演化等级[/B];④[/B]识别有无珍稀濒危物种[/B]及重要经济[/B]、历史[/B]、景观[/B]和科研价值[/B]的物种[/B];⑤[/B]监测项目建成后该地区动物[/B]、植物生长环境[/B]的变化[/B];⑥[/B]根据项目建成后的环境[/B](水、气、土和生命组分)变化[/B],对照无开发项目条件下动物、植物或生态系统演替趋势,预测项目对动[/B]物和植物个体[/B]、种群[/B]和群落的影响[/B],并预测生态系统演替方向[/B]。评价中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生物模拟试验[/B](如环境条件—生物习性模拟试验、生物毒理学试验、实地种植或放养试验等)或数学模拟[/B](如种群增长模型的应用)。
⑶[/B]类比法[/B]是根据已有的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来分析或预测拟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较常用的定性和半定量评价方法)。分类[/B]:生态整体类比[/B]、生态因子类比[/B]和生态问题类比[/B]。类比对象[/B](类比项目)的选择条件[/B]:工程性质、工艺[/B]和规模[/B]与拟建项目基本相当,生态因子[/B](地理[/B]、地质[/B]、气候[/B]、生物因素[/B]等)相似,项目建成已有一定年限[/B],所产生的影响已基本全部显现[/B]。应用[/B]:①[/B]生态影响识别[/B]和评价因子筛选[/B];②[/B]以原始生态系统作为参照,评价目标生态系统[/B]的质量[/B];③[/B]生态系统[/B]的定性分析[/B]与评价[/B];④[/B]某一个或几个生态因子[/B]的影响评价[/B];⑤[/B]预测生态问题[/B]的发生[/B]与发展趋势[/B]及其危害[/B];⑥[/B]确定环保目标[/B]和寻求最有效[/B]、可行[/B]的生态保护措施[/B]。
⑷[/B]列表清单法[/B]是将拟实施的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因素与可能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列于同一张表格的行与列内。逐点进行分析,并逐条阐明影响的性质、强度等。特点[/B]:简单明了[/B],针对性强[/B]。应用[/B]:①[/B]开发建设活动对生态因子的影响分析[/B];②[/B]生态保护措施的筛选[/B];③[/B]物种[/B]或栖息地重要性[/B]或优先度比选[/B]。转自:考试网 - [woexam.Com]
⑸[/B][U]指数法[/U][/B]与[U]综合指数法[/U][/B]。[U]指数法[/U][/B]是利用同度量因素的相对值来表明因素变化状况的方法。特点[/B]:简明扼要[/B],且符合人们所熟悉的环境污染影响评价思路,但难点在于需明确建立表征生态质量的标准体系,且难以赋权和准确定量。[U]综合指数法[/U][/B]是从确定同度量因素出发,把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变成能够同度量的方法。分类: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指数法。应用[/B]:①[/B]生态因子单因子质量评价[/B];②[/B]生态多因子质量评价[/B];③[/B]生态系统功能评价[/B]。
⑹[/B]景观生态学法[/B]是通过研究某一区域、一定时段内的生态系统类群的格局、特点、综合资源情况等自然规律,以及人为干预下的演替趋势,揭示人类活动在改变生物与环境方面的作用的方法。景观生态学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评判[/B]是通过两个方面进行的[/B],一是空间结构分析[/B](斑块、基质和廊道)[/B],二是功能与稳定性分析[/B]。景观生态学认为,景观的结构与功能是相当匹配的[/B],且增加景观异质性和共生性也是生态学和社会学整体论的基本原则。景观生态学方法既可以用于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也可以用于生境变化预测[/B],目前是国内外生态影响评价学术领域中较先进的方法[/B]。①[/B]基质[/B]是景观的背景地块,是可以控制环境质量的组分。判定标准[/B]: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可用优势度(D0)值反映,优势度值由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三个参数计算得出。Rd=(斑块i的数目/斑块总数)×100%;Rf=(斑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LP=(斑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D0=0.5×[0.5×(Rd+Rf)+LP]×100%。②[/B]景观的功能与稳定性分析的内容[/B]:生物恢复力分析、异质性分析、种群源的持久性和可达性分析、景观组织的开放性分析。
⑺[/B]系统分析法[/B]是指把要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对系统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的咨询方法。步骤[/B]:限定问题[/B]、确定目标[/B]、调查研究[/B]、收集数据[/B]、提出备选方案[/B]和评价[/B]标准、备选方案评估[/B]和提出最可行方案[/B]。能妥善解决一些多目标动态性问题[/B],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B]在进行区域开发[/B]或解决优化方案[/B]选择问题时,显示出其它方法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生态系统质量评价中使用系统分析的具体方法[/B]有专家咨询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综合排序法、系统动力学、灰色关联[/B]等方法[/B]。
⑻[/B][U]生物多样性评价方法[/U][/B]是指通过实地调查,分析生态系统和生物种的历史变迁、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方法,评价目的是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通常采用香农-威纳指数表征。
3.6 [/B]了解生态现状评价制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B]([/B]新导则内容,[U]有较大变化[/U][/B])[/B][/B]
生态图件技术要求[/B]:⑴[/B]一般原则[/B]。生态影响评价图件[/B]是指以图形、图像的形式对生态影响评价有关空间内容的描述、表达或定量分析。应遵循有效[/B]、实用[/B]、规范[/B]的原则,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和成图范围以及所表达的主题内容选择适当的成图精度和图件构成,充分反映出评价项目、生态因子构成、空间分布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空间作用关系、途径或规模。⑵[/B]图件构成[/B]:基本图件[/B]和推荐图件[/B]。前者[/B]是必要图件,后者[/B]是选作图件。当评价项目涉及特殊[/B]和重要[U]生态敏感区[/U][/B]时必须提供能反映生态敏感特征的专题图[/B](如保护物种空间分布图),当开展生态监测[/B]工作时必须提供相应的生态监测点位图[/B]。⑶[/B]图件制作规范[/B]与要求。[/B]①[/B]数据来源[/B]与要求[/B]。基础数据来源[/B]包括:已有图件资料[/B]、采样[/B]、实验[/B]、地面勘测[/B]和遥感信息[/B]等。要求[/B]:来源[/B]应满足生态[/B]EI[/B]的时效[/B]要求;选择与评价基准时段相匹配的数据源。②[/B]制图[/B]与成图精度要求。制图精度[/B]一般不低于工程可研制图精度,成图精度[/B]应满足生态影响判别和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成图[/B]应准确、清晰反映评价主题内容,成图比例符合规范要求。⑷[/B]图形整饬规范[/B]。图件应符合专题地图制图的整饬规范要求[/B],应包括图名、比例尺、方向标/经纬度、图例、注记、制图数据源、成图时间等要素。[/B][/B]
表    生态影响评价图件构成要求[/B]

等级[/B][/B]

基本图件[/B][/B]

推荐图件[/B][/B]

三级

⑴[/B]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B]。⑵[/B]工程平面图[/B]。⑶[/B]土地利用[/B]或水体利用现状图[/B]。⑷[/B]典型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B]。

⑴[/B]陆域[/B]:植被类型图[/B]或绿化布置图[/B]。⑵[/B]山岭重丘区[/B]:地形地貌图[/B]。⑶[/B]地表水体[/B]:地表水系图[/B]。⑷[/B]海域[/B]:海洋功能区划图[/B]。⑸[/B]重要生态敏感区[/B]:关键评价因子[/B]的评价成果图[/B]。

二级

⑶[/B]土地利用现状图[/B]。⑸[/B]地表水系图[/B]。⑹[/B]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B]。⑺主要评价因子[/B]的评价成果[/B]和预测图[/B]。

⑶[/B]地表水体[/B]:水环境功能区划图[/B];地下水[/B]:水文地质图件[/B]。⑷[/B]海域[/B]:海域岸线图[/B]和海洋功能区划图[/B]。⑸[/B]已有土地利用规划[/B]:已有土地利用规划图[/B]和生态功能分区图[/B]。

一级

⑹[/B]特殊[/B]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B]。⑻植被类型图[/B]。⑼生态监测布点图[/B]。

⑵[/B]山岭重丘区[/B]:地形地貌图[/B]、土壤类型图[/B]和土壤侵蚀分布图[/B]。⑷[/B]海域[/B]:海域岸线图[/B]和海洋功能区划图[/B],选作海洋渔业资源分布图[/B]、主要经济鱼类产卵分布图、海涂分布现状图[/B]。⑹[/B]不同生态系统类型[/B]:动植物资源分布图[/B]、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图[/B]、基本农田分布图[/B]、绿化布置图[/B]、荒漠化土地分布图[/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0 19:45 , Processed in 0.83742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