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9|回复: 0

[相关知识] 2011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相关知识》重点解析(7)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6 18: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外郊区城市群体发展模式之一1
1991年,美国华盛顿邮报的记者高乐(Joel Garreaul) 在《边缘城市》一书中把二战后的美国城市扩散过程划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阶段。这一阶段是40年代后期开始的把居民住宅建到城市郊外。第二阶段是郊区购物中心大规模化阶段。这阶段从60年代至70年代,在大城市的郊外建造了许多大规模的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专程返回城市中心商业区。第三阶段是"边缘城市"阶段。"边缘城市"是在原有的城市周边郊区基础上形成的具备就业场所、购物、娱乐等城市功能的新都市。
美国的边缘城市通常具有下列特点:(1)不存在高密度的高层建筑群。建筑是以低层宽立面的形态分散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2)停车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办公楼分散于绿色自然环境之中。各建筑之间通常由步行走廊或小巴士相连。(3)配备机场或高速公路,飞机和小汽车作为主要对外交通手段。(4)边缘城市的中心地带设有企业总部、大型商场、健身中心等设施。(5)大型标志性的建筑物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6)多数居民居住在由绿色草坪环绕的别墅型住宅中。(7)没有形成一般城市的行政区划。
美国城市扩散的第一阶段——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始于1920年。1920年前,人们的工作、生活还是主要集中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但是,1920年后,郊区人口的增长率开始大于城市中心人口的增长率,主要因素是:美国人渴望居住在人口密度低的城市外围地带。20年代后,公路的发展使公交汽车和小汽车成为人们出行的便利工具。这之前,居住郊区的人们必须依赖时间固定的火车去城市中心上班。
50至60年代,是美国城市郊区化的高潮阶段。1930年前,由于工业的发展,大中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导致城市居住环境恶化。美国的中产阶级越来越倾向于在郊区购买房子,依赖小汽车每日往返于城市商业中心的上班场所和郊区的住家之间。为适应人口流动的趋势,同时改善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的状况,美国在50年代提出了在郊区建设小城市的观点。1956年政府颁布"联邦公路法案",根据这一法案,美国将新修41,000英里的公路。当时的规划者就宣称,"这些公路将使工厂、商店、居住区分散化,乃至给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带来变革".1968年,美国国会通过"新城市开发法",并第一批批准建立63个新城市,其平均人口规模在2万人左右。60年代以后,美国又实行"示范城市"试验计划,实现分散型城市化。实施这些措施的结果是居住空间的急剧郊区化。
70年代开始,郊区城市与原有大中城市商业中心之间存在的土地差价,使许多大公司纷纷把自己的总部迁往郊区城市,新兴产业也在郊区兴起,大规模的商业服务也落户于郊区,具有完善城市功能的中心区域在美国郊区形成。 这一变化带给郊区大规模的就业机会,原来往返于市区与郊区之间的工作生活方式大为改变,郊区城市成为许多中产阶级人士主要的生活、工作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5 18:50 , Processed in 0.21976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