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3|回复: 0

[相关知识] 2011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难点检测(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6 18: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导致中国城市形象出现了一体化的现象,东西南北城市特征无区别,城市地方环境文化资源流失,其发展趋势令人堪忧古城形象的踪影及其记忆是否正随着新建筑而逐渐淡化呢?或许这是中国乃至世界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城市只有建立牢固的地方化基础,才能在国际化城市之林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全球经济一体化,绝非城市形象一体化
从国家一度封闭状态下开放的中国城市,最敏感、最关注、最热衷、最时髦、最向往的发展形象标志就是国际化。因为,国际化的对立面是“土气”、“保守的地方主义”以及失去自信的“落后”。城市规划、决策到实施从上到下沉溺于靠国际化。
摘取“地方落后帽子”的宏伟计划,不切实际一味与国外城市的国际化攀比,甚至不惜重金投入拷贝一些国际化城市模式。
风起云涌的城市形象国际化来自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这导致了中国城市形象出现了一体化的现象:东西南北城市特征无区别性、城市地方特色被国际化淹没、城市的可识别性极度降低、城市地方环境文化资源流失、城市地方生活方式及其品质受到国际化负面影响,其发展趋势令人堪忧。
城市是经济运行的文化载体,城市不能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丧失自我存在的信仰、方式及其价值。国际化只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种模式,绝非城市现代化的唯一途径。中国地方城市差异很大,应该因地制宜寻求切实成长之路,不能盲目追求国际化。
上海的国际化:《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电影《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故事发生在上海,提出了人们关注与思考的问题:居于高层建筑间隙的“旧街区”普遍成为城市的“残余空间”,城市的主体乃至主角再也不是传统的街区,而是那些此起彼伏、主宰城市天际线的高楼大厦。高层建筑仿佛是漂浮于海面(旧城区)的一座座孤岛,各自为阵、各显神通。
19世纪中叶开埠至20世纪中叶,作为100年租界城市的沿革,上海跃入国际化城市平台,建立了优于中国其他城市的历史前提条件。1979年前的上海,从建筑上很好地保存了上海形象的自主独立性。但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加速奔向国际化大都市目标,却为国际化形象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
上海的国际化城市形象体现出二元性:现代高层建筑与城市原社区在尺度及风格的鲜明对比,一些“鲜明对比”导致城市形象失去和谐整体感,失去亲近的人性尊严,失去社区历史与文化的视觉记忆。于是,上海形象出现两张“城市皮”:原社区的街巷成为城市底层切割分散性单元,而空中之“皮”犹如动物园长颈鹿、斑马、仙鹤、狮子等在东张西望!
和谐社会需要城市的和谐景观。上海国际化城市形象给人的感受更多的是丰富、烂漫、生动、个性标志的过剩,如果蕴涵适当的“城市秩序”,或许上海国际化城市形象会更为和谐、更加体现出上海尊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6 07:39 , Processed in 0.21988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