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3|回复: 0

[相关知识] 2012年城市规划师考试相关知识中国乡土建筑环境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6 18:2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乡土建筑环境观
1、风水术概述
中国乡土建筑设计理念的集中体现,诚如上文提及到的,即为系统的“风水术”。探求“风水术”实质,不外是在选址方面作为准绳对地质、地文、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景观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做出或优或劣的评价和选择,以及所需采取的相应的规划设计的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纳福的目的,创造适于长期居住的良好环境。一个居住地点的形成发展及兴衰,是由地理、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所影响、所决定的。此外,风水术还是中国传统宇宙观、自然观、环境观、审美观的反映,与中国的道教、禅宗思想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建筑环境设计思想——风水术在某种意义上具备了实用思想与文化因素的双重内涵。这实际上正符合设计在当代社会中体现出的复杂性——它既是商业现象又是文化现象,既是艺术现象也是技术现象。
2、乡土建筑环境观的指导意义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环境观的代表理论,风水术恰好暗合于当代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学(Acologies)概念。按照生态建筑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麦克翰(Ian L.mchang)所说,生态建筑学是立足在研究自然界生物与其环境共生关系的生态学(Ecology)思想与方法上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从生态角度讲,建筑是生态系统中人的元素组群的外延。由于人的非凡能动作用,从自然生态系统其它元素组群中解脱出来的元素,在人的元素组群外延构成了一个新的组群,这个组群在人的观念下实施建立,用以满足人的活动之场所或空间的需要,被称之为建筑。而风水术理论的基本取向,也特别关注于人——建筑——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关系。在风水理论看来,人类生存基本行为之一的居住环境经营,概称为“宅”,其为人与自然的中介,“宅是外物,方圆由人,有可为之理。”(《答辩难宅无吉凶摄生论》)。宅居环境的经营,最根本的就是要顺应天道,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本,来构建宅的人工生态系统。
因此,我们可以将由风水术生发的中国乡土建筑称之为中国乡土生态建筑。其中的环境观对当代建筑环境具有指导意义。集中在两点:
⑴由于风水注重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及其交互感,因而注重人与自然种种关系的整体把握,即整体思维。其中关于“水”、“风”、“土”、“气”的论述同当代科学注重地球生物圈中水循环,大气循环,土壤岩石圈及动物植被等生态关系与资源的处理,运用表现出惊人的一致。也正是西方传统设计概念指导下,偏重于人而忽略人与自然关系的环境设计需要接见和自我修正的理论。
⑵风水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建筑环境的选址规划中,还极为重视自然景观的 审美,讲究建筑人文美与环境自然美能达到和谐有机的统一,在理论和实践方面,表现出很强的美学性质,显示出中古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这有利于在当代运用传统文化的景观创造出具有现代审美情趣又不失本土文化韵味的环境。中国广大的地域因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差异产生了很多有代表性的乡土生态建筑模式,如客家土楼,陕北窑洞,华北四合院等,都是在与周边生态环境共存共生的条件下,各类功能利用自然环境达到完备效果的典范。并且各自拥有独立的形态样式,可以成为当代建筑环境的借用范式,实现其形式上的再造。
3、乡土建筑环境观对西方建筑学的影响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 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所谓“人口爆炸”(Population)、“环境污染”(Pollution)、“资源枯竭”(Poverty)的“三P危机”,同时由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巨大进展,从“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到“环境工程”,“生态工程”等等,整个学术思潮,较之以往发生了重大转折,重新重视人与自然的有机关系。当代建筑思潮也随着发生了显着变革,规划设计思想,理论,方法及实践由以往注重群体及整体环境的处理,包括生态及自然景观;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不是对立;注重建筑作为文化载体及传播媒介的精神功能,包括符号机制,历史文脉等等。在这种学术思潮影响下,不少西方学者注目于中国传统文化,用来比较西方文化,进行反思,探索未来发展趋势。当代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普里高津指出:“西方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习惯于从分析的角度和个体的关系角度来研究现实,而当代演化发展的一个难题恰恰是如何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世界的多样性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着重研究整体性与自发性,研究协调与协同。现代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国建筑环境设计起步较晚,而西方设计所经历的过程和面临的问题必将是中国所要面对的。我们要以前瞻性的眼光尽早的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以风水术中科学的环境观加以现代科技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并以现代材料和建筑技术进一步在实践工作上给予设计观念更多可实现的手段和空间,使当代建筑环境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交互感应的文化面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3 08:31 , Processed in 0.2965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