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2|回复: 0

[规划原理] 2012年城市规划师《规划原理》城市化的类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6 18: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理事物的类型划分,是为了理清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状态差异和内在联系。划分时,要么依据时间背景,要么偏重空间条件。现代城市化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出现了纷繁复杂的情况和规模宏大的局面,除了依据时间背景划分之外,如从空间系列和发生根源上去观察,可以发现许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有趣的是,这些不同的表现形式都呈对应状态出现。
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
以大城市为中心来考察城市化现象,即会发现存在着向心与离心两种类型的城市化。
城市中的商业服务设施以及政府部门、企事业公司的总部、银行、报社等脑力劳动机关,都有不断向城市中心集聚的特性,这就是向心型城市化,也称集中型城市化。向城市中心集聚的这些部门,或者是决策部门(如政府机关、公司总部、银行等),或者需要与服务对象进行直接交流(如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等),或者需要以稠密的人流作为经营对象(如商店、酒楼等)。这些部门的职能特点,要求它们向城市中心运动,密集布置。
与上述部门相反,有些城市设施和部门则自城市中心向外缘移动扩散,这被称之为离心型城市化,也称扩散型城市化。这些具有离心倾向的部门有的需要宽敞用地,如大型企业,自来水厂等;有的需要防止灾害和污染,如煤气厂、垃圾处理厂等;有的需要安静环境,如精神病院、传染病院等;有的具有特殊使命,需要离开市区,如兵营、监狱、火葬场等。
向心型城市化促使城市中心土地利用密度升高,向立体发展,形成中心商业事务区。离心型城市化导致城市外围农村地域变质、城市平面扩大。来自www.Examw.com
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
按照城市离心扩散形式的不同,还可分出外延型和飞地型两种类型的城市化。如果城市的离心扩展,一直保持与建成区接壤,连续渐次地向外推进,这种扩展方式称之为外延型城市化。如果在推进过程中,出现了空间上与建成区断开,职能上与中心城市保持联系的城市扩展方式,则称为飞地型城市化。
外延型城市化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城市化类型,在大中小各级城市的边缘地带都可以看到这种外延现象,这一正在进行外延型城市化的边缘地带被称之为城乡结合部。
飞地型城市化一般要在大城市的环境下才会出现。因为大城市的人口、用地规模业已十分庞大,各类城市问题较多,如果继续采取外延型的发展方式,将使各种矛盾更为尖锐。在此情况下,通常采取跳出中心城市现有边界,到条件适宜的地理位置上去发展,用以分散中心城市的压力,有的则形成大城市郊区的卫星城镇。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经济过分集中于沿海地区和发展内地经济的目的,将首都搬迁到内地,或在内地开辟增长中心,从广义上讲,这也是飞地型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
传统的城市化进程造成人口和土地利用高度密集的城市景观,使人们习惯上认为,人口只有住进了这样的城里才算城市化。然而,当代城市化的多样性,使城市化的概念范围远比上述看法广泛。例如,在发达国家的城市中正在进行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地带内,留有大片的自然景观,人口和建筑密度都比较低,但是人们的生活水平却比城里人高。再如,我国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某些地区,农业人口的职业已基本转化,他们有着宽敞的住宅和现代化的家庭设施,尽管他们没有搬到城镇中去,但是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居民相比,显然也更“城市化”。
类似这样一些问题,都说明城市化确实存在着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之分。
景观型城市化,是传统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城市性用地逐渐覆盖地域空间的过程。因为这种城市化直接创造市区,所以也称直接城市化。
职能型城市化,是当代出现的一种新的城市化表现形式,指的是现代城市功能在地域系列中发挥效用的过程。这种城市化表现了地域进化的潜在意识,不从外观上直接创造密集的市区景观,所以也称间接城市化。
间接城市化的出现,对城市地域的划分和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有重要影响。目前,国外普遍采用城市功能区(即城市核心连同周围功能上有联系的区域)来替代城市行政区作为城市的地域范围,并以城市功能区的人口作为城市总人口。这种探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4.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
这两种类型的城市化同样是由于城市化的复杂性所造成的。www.examw.com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着该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这就是城市化的表征性能。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却存在着与经济发展不同步的城市化。在拉丁美洲有些国家中,城市化水平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似,但经济发展水平远低于后者。还有很多发展中国家,首都人口规模急剧膨胀,但却存在着大片没有城市基础设施的贫民区。
因此,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市化称之为积极型城市化。反之,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为消极型城市化,也称假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
消极型城市化的产生是由于农村经济的破产和城市经济的发展缓慢所造成的。由于农民在乡村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经济条件(原因是多样的,如人口激增、灾害、土地制度、战争等),只好向城市迁居。尽管实际上城里生活条件丝毫不优于乡村,但给人们以某种希望。随着农村人口源源不断涌入城市,贫民窟、失业、犯罪、饥饿、传染病等各种城市病症开始蔓延。显然,要消除消极城市化现象,除了发展经济之外,还要实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变革。
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
这是人们在分析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时提出的一种观点。
所谓自上而下型城市化是指国家投资于城市经济部门,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劳动力需求而引起的城市化,具体地表现为原有城市发展和新兴工矿业城市产生两个方面。
所谓自下而上型城市化是指农村地区通过自筹资金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实现农村人口职业转化,进而通过发展小城市(集)镇,实现人口居住地的空间转化。
产生这两种类型城市化的根源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的。我国的生产要素构成中,除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外,按人均计算的资源并不丰富,资金更为有限。如果单靠国家投资进行经济建设,所吸收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有一定限度,如1978—1988年间,城镇招工中来自农村的数量仅为1 110万。如果在农村发展各类乡镇企业,实现产业结构转换,就可吸收多得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如1989年我国农村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数已达9 000多万人。可见,发展乡镇企业,走自下而上的城市化道路是我国实现城市化的重要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6 21:07 , Processed in 0.3578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