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7|回复: 0

[税法] 税收征收管理法 纳税评估管理办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2 20:2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纳税评估指标 2 ~7 }* k9 r& \# b; }

7 q/ H- Z9 x. P( j' p  纳税评估指标是税务机关筛选评估对象、进行重点分析时所选用的主要指标,分为通用分析指标和特定分析指标两大类,使用时可结合评估工作实际不断细化和完善。
/ j# T' d$ K  s  k, }; @% y
" g' P7 K% p( D5 g, d! t  二、纳税评估对象 6 j" k, H+ d5 F- b

, D& K5 V( B% s6 c0 \  1.纳税评估的对象为主管税务机关负责管理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 8 ?: d5 z4 K  {( c
. f1 m4 \4 E4 _2 `( c) n
  2.纳税评估对象可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和重点抽样筛选等方法。 5 z' r/ E  O9 y2 ^8 F( s
% i. Z* L! o$ f  B' Y
  3.筛选纳税评估对象,要依据税收宏观分析、行业税负监控结果等数据,结合各项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和税收管理员掌握的纳税人实际情况,参照纳税人所属行业、经济类型、经营规模、信用等级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审核对比分析。 - b) C6 r/ Y& c! t; U
2 g" O/ z5 {; F
  4.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要作为重点评估分析对象;重点税源户、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税负和负税负申报、纳税信用等级低下、日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的纳税人要列为纳税评估的重点分析对象。 2 M  t0 |' a- C) i2 g
! G0 l5 O. \1 @& j& e% Y
  三、纳税评估方法 * E  M1 r2 W$ N) C8 P) r

6 c- b$ z! o6 S9 o9 F: [8 H( E6 J  i  3.纳税评估可根据所辖税源和纳税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估分析方法,主要有: & `/ H1 `  n6 }$ z* |+ X
4 F* r. ^0 I3 c. B& ?
  (1)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案头的初步审核比对,以确定进一步评估分析的方向和重点。 ' O  I2 [0 q( Q/ Z3 {# }. r

+ ?$ `8 H* v1 |3 N2 T  (2)通过各项指标与相关数据的测算,设置相应的预警值,将纳税人的申报数据与预警值相比较。
; y2 N1 b+ M3 S0 T) P
) ?: m: a: t; X% G3 {  (3)将纳税人中报数据与财务会计报表数据进行比较、与同行业相关数据或类似行业同期相关数据进行横向比较。 7 g4 O$ z& X# a, Z8 v( ]
. @" @4 q, ^# f1 d+ f7 P
  (4)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历史同期相关数据进行纵向比较。 ) Z- P" n' m- Z8 t: z; q
# @" k2 B7 |9 n8 Z. {% R0 t
  (5)根据不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和勾稽关系,参照相关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分析纳税人应纳相关税种的异常变化。 - h, q/ l% z3 {+ e7 }' E* N

) f+ M/ C. @; [' A; E% w, w  (6)应用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所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将纳税人申报情况与其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相对照,分析其合理性,以确定纳税人申报纳税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D2 A8 X. X/ z- h
6 C: ]$ p6 o  y7 I
  (7)通过对纳税人生产经营结构,主要产品能耗、物耗等生产经营要素的当期数据、历史平均数据、同行业平均数据以及其他相关经济指标进行比较,推测纳税人实际纳税能力。
' U7 c/ D  v: z( h+ F7 u$ v) O" c) d) I# u
  4.对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进行审核分析时,要包括以下重点内容:
1 d: X$ @/ Y& S$ V7 ]/ ~" K3 }3 Z3 U" D: ?1 e( t& h, }
  (1)纳税人是否按照税法规定的程序、手续和时限履行申报纳税义务,各项纳税申报附送的各类抵扣、列支凭证是否合法、真实、完整。
/ R. K( {$ z+ Q) c
7 u3 O# R* o6 U1 Z' ~' J  (2)纳税申报主表、附表及项目、数字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适用的税目、税率及各项数字计算是否准确,申报数据与税务机关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是否相符。
# P2 Y, z# S' @; Q* c! S, t; r2 _% [" f" ^3 F
  (3)收入、费用、利润及其他有关项目的调整是否符合税法规定,申请减、免、缓、抵、退税,亏损结转、获利年度的确定是否符合税法规定并正确履行相关手续。
; I3 V; h4 w, w0 ?+ ~' o( m
& y9 p& s; f3 `3 \1 e6 i2 f  (4)与上期和同期申报纳税情况有无较大差异。 1 d) _* l1 I8 Z& J, ]! Y: N
, q. o1 x; u" O! {: T/ x1 [! I% M; _
  (5)税务机关和税收管理员认为应进行审核分析的其他内容。 " l7 m: P, |( `! z) E" v
: H; Q; k! q: n  d
  5.对实行定期定额(定率)征收税款的纳税人以及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体工商户,可参照其生产经营情况,利用相关评估指标定期进行分析,以判断定额(定率)的合理性是否已经达到起征点并恢复征税。   U4 e/ Z9 U& H( r* A' w& u
7 P; d; r3 @3 v- O! L
  四、评估结果处理 2 g( ~& q( Y$ e& W7 q8 K( j
) e, ~! i0 P2 q+ }* e% n
  1.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计算和填写错误、政策和程序理解偏差等一般性问题,或存在的疑点问题经约谈、举证、调查核实等程序认定事实清楚,不具有偷税等违法嫌疑,无需立案查处的,可提请纳税人自行改正。需要纳税人自行补充的纳税资料,以及需要纳税人自行补正申报、补缴税款、调整账目的税务机关应督促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逐项落实。 ( R3 U" N5 ^. q, R9 ~* B, v9 W
  ~- }/ c. a0 X6 M4 |, Y+ d1 W
  4.发现纳税人有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抗税或其他需要立案查处的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要移交税务稽查部门处理。 3 v+ n/ Z% E$ P* q

" R* d# Z' f8 h% S; ~$ [; o  5.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作出评估分析报告,提出进一步加强征管工作的建议,并将评估工作内容、过程、证据、依据和结论等记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纳税评估分析报告和纳税评估工作底稿是税务机关内部资料,不发纳税人,不作为行政复议和诉讼依据。
7 M3 }! J7 P& y  L) ^) ]
8 Q! }) R4 l+ {: E  五、评估工作管理 ( G( f9 U# C! r

4 s9 R" X! Y9 _6 [  1.基层税务机关及其税源管理部门要根据所辖税源的规模、管户的数量等工作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纳税评估的工作能力,制定评估工作计划,合理确定纳税评估工作量,对重点税源户,要保证每年至少重点评估分析一次。 $ ?) K; ^0 M+ ^
/ ^; [& r1 ^- q5 O0 U
  4.从事纳税评估的工作人员,在纳税评估工作中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或为有涉嫌税收违法行为的纳税人通风报信致使其逃避查处的,或瞒报评估真实结果、应移交案件不移交的,或致使纳税评估结果失真、给纳税人造成损失的,不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p# O' P# s; i  u
% b: v2 @/ d5 F1 C2 j& y. j0 g; |- s9 P
  六、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0 f" Q$ C( [' f9 z) c0 H+ u7 l8 M1 S: d5 X/ b2 J& Q. t
  (一)通用指标及功能 - M* l: }$ }! N3 Y

& A- B) t' }- u  J! x5 y( O7 d# M- k  1.收入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8 y1 Y" K& v5 g/ h0 i  A5 f! ?

3 ?( U, M  {  H% \+ f( u4 j1 U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9 ~5 X; P& Z* @: ~) r

# l4 t, g( x) T5 I/ y3 Z+ {. H  2.成本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功能
- f. h1 P/ B( i# }6 G1 Y/ L
: k9 Z: F/ ?0 ^, U# X3 L( ^  单位产成品原材料耗用率=本期投入原材料÷本期产成品成本×100%
4 B! h1 Q6 u' f: V7 a9 P8 e+ g7 i5 J2 P6 Y$ y# r7 g2 R
  分析单位产品当期耗用原材料与当期产出的产成品成本比率,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账外销售问题、是否错误使用存货计价方法、是否人为调整产成品成本或应纳所得额等问题。
* |7 q7 V3 O0 @
* o' K9 l3 q6 {" D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基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 v: A9 m0 V5 D7 J, L
% R5 E! F/ \2 j  P- \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
- P1 d- H$ L, x7 `' b' X
$ t, x2 V$ M( `$ A& @# l  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可能存在销售未计收入、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0 f$ A: q$ I7 o, X6 k, K: S3 j

( D' M# N: N+ }% q0 G* \  3.费用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1 V3 {% Q' n! A1 G! e% @2 G  X
8 s0 z% c; a" Y$ b: b5 T; Z
  (1)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基期主营业务费用×100% % o$ W0 a8 o8 d* _

4 q$ H' v1 N6 U7 m; p5 o  其中: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货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 n1 R, s, w8 i7 Z
# ~0 p' F' m0 m
  与预警值相比,如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列费用问题。 2 c3 C$ d7 n+ D1 l+ t
/ q9 n9 M# T) S2 ~0 W5 H% n
  (2)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本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基期营业(管理、财务)费用×100%
6 c0 W4 n- k  i% ~8 r( x) a8 K) _7 H0 J3 _1 U0 u& \$ T
  如果营业(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与前期相差较大,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营业(管理、财务)费用问题。 ; t2 V5 }6 M% v4 {

+ i) @5 K" l  \0 E: c" Q7 p* u  (3)成本费用率=(本期营业费用+本期管理费用+本期财务费用)÷本期主营业务成本×100% ; ^* W( h% \0 o! [2 }$ y( c0 B

0 S1 c6 K4 T& C9 D0 s  分析纳税人期间费用与销售成本之间关系,与预警值相比较,如相差较大,企业可能存在多列期间费用问题。 6 V! x' K2 u! {, F4 f5 v

4 h# ]. \$ b; y' x% w  (4)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 v' Z! ], ~$ m) c5 G3 I
; g& R# V( h8 J; d' b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总额+费用总额 ( t# A/ Q, D$ ?; K- L
1 [9 I- S+ I+ |, `8 q; j/ K
  与预警值比较,如果企业本期成本费用利润率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 / Y( R, Y; d/ g' B- b
& N" g" L, _7 I% m2 u% k
  如果申报扣除(摊销)额超过允许扣除(摊销)标准,可能存在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擅自扩大扣除(摊销)基数等问题 & R( L* H2 n8 }9 N1 I
$ X' u/ e( A7 \, u) s: R9 u( G
  4.利润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 Q3 B( j" z' l: {7 s/ A4 l. w6 O  n4 R
4 S( d  _" \" Y0 Y% A4 G: h
  (1)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基期主营业务利润×100%
& n" O# r9 C, B5 t4 c  `) W* [5 D3 K5 }7 [  G
  (2)其他业务利润变动率=(本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基期其他业务利润×100% ) P5 _) E. p5 R5 T3 n

  r# J: p  d8 i7 g6 ~1 X& B5 m  上述指标若与预警值相比相差较大,可能存在多结转成本或不计、少计收入问题。
2 O6 p% X4 h4 V/ Q4 @* Y$ g, w6 _+ L; e3 @3 q- _' t: i$ Q
  5.资产类评估分析指标及其计算公式和指标功能。 0 f! ^# ^4 R( q7 F7 i

, _( D# b! K+ ~) e9 `) \. O" s8 e  (1)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4 L, ^; @* H. k

+ \" c  m2 u: Z  分析纳税人资产综合利用情况。如指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可能存在隐瞒收入,或闲置未用资产计提折旧问题。 * F/ f8 r& I$ N) ^
& p# M9 k+ ^3 [& l7 O
  (2)总资产周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100% & U4 P  p! _' @% M# `1 o7 I( B
/ B. W5 m& o: |/ ?
  (3)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2]×100%
: l6 h+ x. M8 L. z
% E* r5 O7 x  x* m+ A  分析总资产和存货周转情况,推测销售能力。如总资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加快,而应纳税税额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W4 m% l+ L- B5 p1 }* m
  Z, d. V, M; m6 H; f$ M& t1 O) n  (4)应收(付)账款变动率=(期末应收(付)账款一期初应收(付)账款)÷期初应收(付)账款×100% " S6 a) R# m+ E7 Y1 `
$ ~5 P/ M  Q4 C) ^" r
  分析纳税人应收(付)账款增减变动情况,判断其销售实现和可能发生坏账情况。如应收(付)账款增长率增高,而销售收入减少,可能存在隐瞒收入、虚增成本的问题。
2 L  `+ n- b, _- E
; h2 t; u* d8 J) ~/ Y/ I  (5)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基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总额×100%
3 }7 T/ g; \$ L+ r  B9 k& M3 |% q: e
  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高于与基期标准值,可能存在税前多列支固定资产折旧额问题。要求企业提供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情况,分析固定资产综合折旧率变化的原因。
! h0 G  E6 c2 W8 A
& I! k$ X- `7 ]! E  (6)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 c) X) x( X6 U3 p  d  Q% |" R7 k# @: a8 f2 D, q" L+ X
  其中:负债总额=流动负债+长期负债资产总额
# e6 |  M: }8 c) m
0 n0 a3 T; [  ^$ C& u  是扣除累计折旧后的净额。
6 L: Q$ M( ^, I& F8 K: n7 D+ u- K$ D
  分析纳税人经营活力,判断其偿债能力。如果资产负债率与预警值相差较大,则企业偿债能力有问题,要考虑由此对税收收入产生的影响。 + {: w' @6 S6 d  s1 p% d/ L$ F

3 b7 {  {; @2 J  (二)指标的配比分析 ) n8 }' T: ~1 P% y9 j& |3 K( O
/ X. u/ L$ V8 c. e1 {& o
  1.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 9 {  G$ h# [# v4 S! O* W6 g

6 q8 M0 ]! s. n. F  (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_9 }. n5 x. w; `  X
& C& F& F0 c9 \- W) k* G0 F+ d
  (3)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6 b# U0 p9 P4 D5 w) X  v/ z% U2 @
* X; c) E5 o  F6 w+ ~( v  e% R/ a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进行分析,了解企业历年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动情况;对“主业务利润率”指标也异常的企业,应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收入构成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出现“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 - B9 y0 k, a0 {' z" c# N: k1 Z8 m

6 n$ u0 z& B; M0 n2 N  2.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配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比值接近1。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2 s2 R9 R7 ^) H1 X6 x2 ?* A. w0 x, }+ z1 m: K, H
  对产生本疑点的纳税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指标,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企业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营业收入表”,了解企业收入的构成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少计收入的情况;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额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率对年度申报表及附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分析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
8 d# e  Q, k4 w! s; ~3 o5 L4 {. o- ~! i* r% l! n8 z
  3.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与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配比分析。正常情况下,二者基本同步增长。当比值1且相差较大,二者都为正时,可能企业存在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当比值为负数,且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可能存在企业多列成本费用、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c8 C9 {. V3 Q2 ]5 ~' ~% ^
2 T+ B8 z! O) |5 @  对产生疑点的纳税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等科目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账款”出现红字和“预收账款”期末大幅度增长等情况,应判断存在少计收入问题;结合主营业务成本,通过年度申报表及附表分析企业成本的结转情况,以判断是否存在改变成本结转方法、少计存货(含产成品、在产品和材料)等问题;结合“主营业务费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两项指标进行分析,与同行业的水平比较;通过“损益表”对营业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的若干年度数据分析三项费用中增长较多的费用项目,对财务费用增长较多的,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的期初、期末数进行分析,以判断财务费用增长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基建贷款利息列入当期财务费用等问题。 4 t" F7 z# ~; F; e# t) Q; q6 B

; m' q, W5 Y  S$ ^7 w  4.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与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配比分析。当两者比值>1,都为正时,可能存在多列成本的问题;前者为正,后者为负时,视为异常,可能存在多列成本、扩大税前扣除范围等问题。 : ?/ _( o2 C& L9 y( a) I7 u( T+ X
3 Z, y' L/ o) r8 X& Q2 C) a" z
  5.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配比分析。综合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销售利润率与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O时,说明本期的资产使用效率提高,但收益不足以抵补销售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如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本期销售利润率-上年同期销售利润率>0,而本期资产利润率-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0时,说明资产使用效率降低,导致资产利润率降低,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
, ?- b6 s/ x$ o- ?3 p% W9 Y* n% {& C$ T( s! C
  6.存货变动率、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配比分析。比较分析本期资产利润率与上年同期资产利润率,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若本期存货增加不大,即存货变动率≤O,本期总资产周转率-上年同期总资产周转率≤0,可能存在隐匿销售收入问题。 , m8 [* I/ U4 }( S1 X1 F
- _2 w( E) k* ^7 o1 i" M
2 o7 m) t1 w; [% w: o- h

9 j# m" K# X# k5 H& o2 d( 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0 19:38 , Processed in 0.19501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