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64|回复: 0

[语文] 2011年全国中考语文“热点”作家(八) 杜怀超、陈文和、郭震海、丰子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0 10: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杜怀超# v5 F( ?0 G0 C8 U; U9 E  o
        . z2 `1 w" _: \3 S9 `2 o
          【作者简介】1 _) X9 D: \/ {8 ~+ q
       
3 C- Q) y2 w: e! S9 v6 \. F          杜怀超,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青年作家。杜怀超创作系列农具散文50篇,共计10万余字,分《乡间农具》、《牛:刑具》、《乡村之茧》、《一个人的农具史》等若干个组篇,分别刊登于《四川文学》《阳光》《岁月》《读者》等多家文学期刊,2008年权威散文选刊《散文海外版》第四期还以大量篇幅刊登其组篇散文《乡间农具》,共计6000字多字。散文获得江苏省第十八届报纸副刊好作品奖、小说获得全国小说征文大赛佳作奖,多篇作品入选中小学教辅教材、中考试卷等;出版散文集《人生如瓷》。
. G* F% g$ F, _7 z  h% m: v       
  I, T6 E) c% P          【中考试题】四川泸州卷--《草垛》
8 o! c6 X( h$ {# I& B       
  f) q# B6 `* d/ v" C          草     垛+ U7 W# t( o) ]$ q5 @" B, U8 v
        + C; B) r" T% V/ M
          杜怀超
1 [: i3 i) n) d9 s0 |! ^        7 L, D, Z: {$ q. A: x
          ①草垛,乡村独有的风景,在树木和村庄的包围中,星罗棋布地排列着。远远望去,宛如落入人间的神明,在炊烟生起的地方,守护着村庄,又像一轮堇(j?n)色的太阳,转动着属于村庄的四季轮回,高矮胖瘦,残残缺缺。最后,一些新的面孔出现了,一些老的面孔消失了。草垛依旧蹲在村庄的角落里,默不作声。
) k: [8 X! y. ~7 Y       
; `& m$ T/ L# \: }- y' ^          ②从灯红酒绿里走来,我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
! j7 G  Z* s0 ?3 a. D* I, z        " @& E. g" i4 Q9 G/ O% s
          ③粮食前脚走进家里,草垛后脚就跟来了,它不会进家门,怕脏了屋子,像温顺的狗远远地守护着家门。如果说丰收的粮食,给了我们肉体一种物质上的温饱;那草垛啊,却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一种光的火焰,一种充满祥和和安宁的守候。
+ m# ]. j0 T) y4 k, y       
! b' V! T) V1 \) x* y7 a          ④草垛遍布晒场、牛圈以及阡陌,偎依着村庄,栖息在炊烟醒来的地方。童年时,我和草垛捆在一起,它是我淘气的房子,是我游戏的天堂。童年的迷藏、母亲的批评,都被我藏在这松软的草垛里了。我曾用草垛来藏鸡蛋,换取校门口诱人的麦芽糖;我曾在草垛上设陷阱,捕捉那胆大好吃的鸟儿。最令人痴迷的是,在夏日的乡场上,在昏黄的马灯下,我和少年的朋友们在月光下嬉戏,清香的稻草和着少年女友的醇香,一起涌上我的肺腑和胸膛,让我的情感莫名地汹涌起伏。这来自大地的恩赐,是父亲终日勤劳的回报,演奏着一支农家的小夜曲,恬静而令人陶醉。1 {- Y; W1 C( r9 r4 E8 P$ x) e& B1 E
       
" l5 d& N& ]8 r( q" e9 ^  x4 W* {          ⑤对草垛最为敬畏的人,莫过于父亲了。也许父亲对草垛比我更有深刻的记忆或者理解,在他面前,草垛是那样神圣、庄严。平时玩耍时浪费了几根草节,总会遭来父亲的责打;从粮食走进家以后,父亲总要找个响晴的天,吆喝上我一起把草垛摊开,暴晒在六月的阳光下,使得每一根草上都沾满阳光的气息。父亲最自豪的就是堆草垛,草垛的大小好坏不是简单的问题,它涉及到今年的收成和一个人的尊严。父亲对堆草垛很有讲究,既要防水,又要防风吹倒。好的草垛,有时可以保持上好几年呢。
6 N9 T3 @. N' I* u# V        2 y  Q8 U+ Q8 e
          ⑥草垛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记得那个年代,好像农村家家户户都缺柴少草,我记得我们家的门口也只有矮矮的草垛。俗话说,不怕锅无米,就怕灶无柴。后来,打草,成了我们家冬天的一个主题。为了堆起那高高的草垛,每天天不亮,我就坐在平车上,父亲拉着车,母亲在一旁走着,一起走向遥远的团结河去割芦苇。据说,河水里长着不少芦苇,收割回来晒干,可以作过冬的柴火。就这样,我们早上去,晚上回来,载着满满一车芦苇。芦苇收割尽时,父亲又会想出办法。房前屋后,树木很多,到了冬季,地上总会落满了树叶,树林里时而还能捡到枯树枝。搂树叶,这后来就又成为了我们收集柴火的又一途径。再后来,父亲还想出点子,带着斧头、锹等工具,到树林里挖掘伐后的树根,那可是过年烤火的上等燃料。总之,那个年代的冬季,我们家的门前,总会堆积着满满的大小垛。除了稻草、麦草,还有树叶、树根等堆砌成的高高的垛。我清晰地记得,在那些寒冷的冬日里,父亲的腰杆始终挺得直直的。
8 @2 y# l: j. Q       
: r; y' `3 E: m4 @  s          ⑦也许,在父亲看来,草垛,就是他的粮食、炊烟,就是他生命中的温暖!然而,对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草垛意味着什么?我们生之于土,养大、暖大我们的不是都市的柏油马路,也不是水泥和钢筋的建筑,而是我们熟悉的亲切的乡村,是我们孕育生命的襁褓和血脉。其实,城市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农民的儿子,乡村的子孙。篱笆、菜园、犁铧和袅袅的炊烟,都是我们生命里的风景,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它时刻召唤着我们,找回失落的勤劳、善良和坚毅的品质。霓虹灯下,我们的心荒芜了吗?也许,在行走中,我们会不知不觉地失落了庇护我们的草垛和成长的根系。都市的繁华或许不是我们的天堂,草垛才是我们最后的精神归宿!+ k4 n% g  ?! i: t9 n
        ; ]( b9 m3 J1 b+ @! J4 q9 ^! w
          ⑧乡场上,是金黄的草垛,草垛上,是一片精神的家园,一群回归的鸟儿,在阳光下,对着天空唱响生命更迭的歌!
. R+ s6 }+ g0 q9 X8 D+ b       
2 j+ P" I, b/ m2 v) B2 T- ?          10. 为什么作者对草垛有着深厚的感情?结合全文简要作答。(4分)
  f) S' U2 v7 v! M( m6 b* n% }        2 _8 I, m& l+ u1 l4 e
          答:
" c$ R" @1 Y6 `4 K# I  p        ' ]: H& U' T% A9 i1 c+ L
          11.文章第①段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草垛的?请举例简析。(4分)$ Q- W; u: e  x* v# {  r
       
# M, @/ r9 X- k- ^. R2 E          答:! E0 @3 s* P2 q& J
        2 L$ [. ^' W* S0 r. ^
          12.文章第⑥段为何不惜笔墨详写作者一家人为草垛而忙碌的情景?请简要分析。(4分)8 }5 u, Q# D4 c( F* [/ [
        2 c9 g- i0 D0 R$ ~$ \2 M
          答:: _5 e3 A2 X9 B- J7 n' ]
       
* P1 G" ~2 b$ c          13.简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并仿照画线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4分)) l' W) K4 o; y) X
        8 V$ G2 L2 q0 B  i+ W  ]
          ①作用% B0 G6 X  s# r% {
       
; k+ r' `7 V/ ?          (2分)
: z! Q3 P& w7 o% C       
+ X/ X+ n2 y. l2 U, z          ②仿写/ K  K/ ?" t+ n$ E; t2 J: M
        + }8 ~8 h  x6 {% k5 x4 d
          (2分)
3 F7 z3 ^  |' m7 K       
% l4 z; F& K* ^) i6 [( [% ^          【参考答案】
$ Q, L1 [+ Q$ u% a) |4 x       
7 y2 K4 T+ S- u          10.(共4分)草垛,给了"我们"精神上的温暖;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乐趣;父亲对草垛的敬畏之情感染了"我";草垛在"我"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是"我们"的精神归宿。(任意答出四点即可,一点1分。)
. C; R2 A$ }) _& ~        + N; p: ?: j% j6 W0 b+ }
          11.(共4分)答案提示:从形状、颜色、神态等角度生动地写出了草垛的特征。(2分,任答两点即可)"草垛像……太阳",用比喻写出其形状和颜色;草垛"高矮胖瘦","……蹲在……默不作声"用拟人写出其形状、神态。(2分,举例1分,简析正确1分)6 P: t/ ~5 g/ x$ N, x' T
       
" n! v! b) y2 L# i. Z( g" W8 X" K          12.(共4分)因为草垛在作者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农村生活的艰辛,作者一家人的勤劳、父亲的智慧都是在为草垛忙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表述不强求一律,一点1分。)  Z% e' T+ x" R. U
       
& c' c2 h: |8 ?6 q: m' g! o          13. (共4分)前后呼应,深化文章的主旨。(2分,一点1分)  u' g! I& @" w$ U' N; w4 x
       
# g. z, f) O# p- K          仿写示例:田野里,是沉甸甸的稻穗,稻穗上是丰收的喜悦。(2分,句式相同1分,揭示景物寓意1分。)
1 D  }  M5 X! }4 e8 n" i3 @8 j       
7 q& K) ]/ e, f; @- r+ M          二、陈文和! a4 y; G# N( d8 h
       
5 n# I" M: }" X, ^          【作者简介】4 H7 M6 k$ p: z, @* g) f
       
( A4 R9 B3 ?8 {& U, f: O, C1 G. ?6 p2 h          福建云霄人,1951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历任《漳州日报》、《福建农民报》副刊编辑,漳州市文联副主席兼《芝山》杂志主编,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散文诗学会理事,中国乡土诗人协会理事,中外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194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潮声》(合集)、《野趣》、《神州凝眸》、《告别蛋壳的鸟》、《陈文和短诗选》,散文集《花魂集》,散文诗集《诗的花瓣》等,共发表诗文3000余篇。组诗《浪花笺》获福建省1984年-1985年优秀文学奖,散文《海峡上空只有一个月亮》获《人民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金陵明月奖三等奖,《站在滩涂上的红树林》获福建省等九省绿色征文三等奖,其作品共获奖20余项。
, H, x7 P, U4 J# k4 p0 p       
2 _2 s# p$ G+ D* d          【中考试题】天津卷--《花开的声音》  R9 E% ?7 o: e' u7 ?5 T7 x
       
- ]& r. P+ {5 `3 k; v. l          花开的声音
6 O% R$ O: j/ U' h4 M8 L# @! h        % g7 N* u- e2 o, c0 n
          陈文和; z: ]! z5 ^2 n5 b7 {# G4 R
        - v* Q# Q. i5 e2 L) g6 J
          花开也有声音么?
, x& F: k8 S- w) Y        - F4 N2 e2 i, }* m0 S
          一个夏季的晚上,我在住家的阳台上,就捕捉到昙花开放的声音。那棵昙花的花苞早在两三天前就显露出了雏形,这个"雏形"的花苞越来越大,在枝头垂首有如纺锤。那一夜,我估摸它会开放的,便在阳台彻夜守护着,耐心地等待,等待。近午夜十一时,那美好的时刻终于在焦灼的期待中来到了。它的花苞慢慢地鼓胀起来,好像原先干瘪的汽球一下子灌进了风,紧接着,我便听到一声"噗"的响动,那是我盼望已久的昙花开放的声音。只见那由许多纤长洁白的花瓣组成的花蕊,快速、灿然地开放了。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4 z/ `7 y# b0 Y& t
        3 F$ G7 B; Z; B4 @
          除了昙花,我还真切地听到茶花开放的声音。茶花的开放可不是那种"急性子",早在夏季时,它的蓓蕾就在枝叶间开始孕育,开头只有一粒米那般大小,和叶芽的形状几乎难以分辨,过了好几天,它的雏形才微微显露出来,又再好几天,它那结实的体态和叶芽松动的体态才泾渭分明。茶花花苞的长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一个长途旅者,走过了夏天,又走过了秋天,到了冬季,那一头尖的椭圆花苞,那花瓣如鳞片重重包裹的花苞,才终于展现在你的面前,但距离开放仍有些日子。我栽在阳台的那一株茶花,叫"五宝茶花",枝头共有十几个花苞,它们之间好像有个约定,谁先开谁后开。那一天是休息 日,我终于看到第一颗准备开放的花苞有些异样了,它在微微地颤动、颤动,仿佛是个睡美人,在阳台上睡了许久、许久,此刻才在深绿色的枝叶间苏醒,惺忪的眼眸,抖动的睫毛,微微地张开,张开。那张开的声音,和昙花的那一声"噗"完全相反,它是那么细微,那么柔和,那么舒缓。昙花开放的声音是短促的,茶花开放的声音是悠长的,不管短促或悠长,都是那么动听,那么迷人。由此我认定: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一种最美妙的乐曲,或者说是一种天籁吧!
7 ~; z' ^# F, o' z; v       
. A% G- A) \! ^8 N# V& p+ a0 G          花儿这样,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何尝不是如此。当它突然出现时,也会有一种异样的信息,一种类似花开的声音,那是一种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美好事物的孕育、萌发、成熟,也有个渐进的过程,或许中间还会出现一波三折,受到某种压抑和 禁锢。当它"破茧而出"或"破墙而出"时,会出现多大的冲击波啊,那一瞬间闪亮的冲击,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无限的惊喜。这种声音,你只有保持一份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才能听到。对于美好的事物,不要有疏离感,要把它置于自己的关爱之下,用自己的羽翼和体温去为它孵化和催生,这样,你就可以及时地听到另一种"天籁"了。, t2 ]$ r/ L$ ~, K, i4 @7 W6 t
       
) z! w' ]/ t; Q  C          长时间以来,我都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我始终认为,在人世间,倾述是一种方式,谛听也是一种方式。一个人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因为花开的那一刹那,会最充分地展开事物的内秀和外美,会给你带来一种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
4 i! @8 b' P0 I% ]  a8 k        ; M1 U' w6 B5 R. W6 W
          (选自2011年第1期《南方》,有改动)$ ~8 N7 d" D. N4 c
       
! s7 U# }: ~- q& p          17.题目"花开的声音"的深层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听到这种声音?(4分)9 }& X( ^* C) `
        * |, A- x  o* H! @3 j2 ^- u7 [
          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8 t7 M. N' L3 D       
/ O( x" V! }% W! c1 Q6 ~          痴迷间,眼前仿佛跳出了一个长袖善舞的倩女,只一刹那,便羞煞了天际那半轮夏月,那美的光焰,撒向城市街道,使夜的峡谷为之闪闪发亮。
" t6 h) ]# A$ W5 M& c, Z8 X1 }3 p        ) g3 A" l3 ~' _- u8 B
          19.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迷恋于谛听各种花开的声音"?(4分)
7 Q3 W: K1 ?' A/ w7 U7 u9 [       
' c' D- |4 \; U          20.观照全文,作者如何由物及理,从自然之花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请简要分析。(4分)0 J( `  l! b7 L( s. g2 r- n
       
0 @8 P8 i' n2 e8 X          【参考答案】
+ M# Y9 E' K1 g$ W7 Y        3 U8 l" Q! z$ e4 W# t
          17.文明之花开放的声音。保持纯净、洁白的心态,于细微处谛听,对美好的事物要付出关爱。(4分)
# {0 {; ]6 }: z1 y" W: y% G( f       
3 b9 `' M( L- r" f  v5 C7 q          18.比喻、拟人、夸张。凸现昙花破蕊而开的迅捷,开放瞬间的灿然美好。(4分)
3 A7 U* @; J% `, V% \5 Q       
9 B4 @. ]$ Q) q          19.花开的声音是自然界最美妙的乐曲,能听到花开的声音是十分幸福的。(4分)
( u5 j7 [: g- [+ }       
$ S& W8 Y% l( s# \. g# Q9 S: S          20.作者先写昙花、茶花开放的声音动听、迷人,由此认定自然之花开放的声音是一种天籁;继而联想到"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突然出现时,都会给人带来同样的惊喜,要用心谛听,感受其审美的愉悦和情感的满足。(4分)
3 r5 C' Y) T$ p( m3 u4 G( R: b( O       
1 A4 S- [9 Q4 {& l% j2 y5 Y          三、郭震海
+ c3 E5 N! r2 s0 t( J( g4 p& _       
  W$ U# z0 ]& w% E& E          【作者简介】3 V6 P1 M5 A; e
       
& K' j( C- w$ p) _+ M. i: \          1978年出生于山西壶关县。著有中篇小说《留守女人》等,作品散见于《北京文学》、《芒种》等报刊,部分作品被转载。2001年出版随笔集《风吹草动》,作品收录多种年选。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山西《长治日报》社。$ k0 O/ s, b" R8 l! P
       
8 Q0 l) a# u, j2 P  O          【中考试题】浙江衢州卷--《对门送来绿豆糕》
: _3 ?- M! J7 n5 C       
9 A8 d6 P, a/ e) j          对门送来绿豆糕/ l* T" Y8 Q8 v9 h7 @9 H0 V
       
* q# t* E: x) d, ?3 }          郭震海9 q; x  r/ g: a+ \9 v: D
       
( U4 y& J! d: a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A+ T/ q& a  a
        , ?" Q% k. k2 w8 h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J0 O3 p$ A) J, F
       
# O# ~; k, Q/ b5 D7 v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1 v+ R) q# n# E' e" ]
       
5 P; X$ {8 B: Z' ^9 W. d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 P6 m3 p& q1 q0 v( l& B$ e/ H
        ) z" b" l# h5 |2 X( i3 i; l. B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H, h9 @* l& }
       
& D4 u" I$ V2 z# P% M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 v! c' [' X; b: c- s# _8 E3 U1 x       
: R: u" R1 ?: S- M! _: s          "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老张媳妇说。
$ ]& U6 f8 w+ I9 C/ N4 ]       
# \# X7 @0 [4 B0 W9 k5 |& r          "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媳妇说。2 r$ a6 n/ [, @) H$ h* A/ f% d
        1 I% W+ ~# X/ N
          "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
% G; H) ~9 @$ F- [1 L       
9 f. _; ]4 D( }3 o& j+ C7 m          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9 @3 Z* F& X: L$ R' E, f
        ! h2 X& H0 |; k: \; L' }0 q' q
          "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8 V& v" P6 |* ]* ]0 Z3 k) z5 Q
       
' u6 ?% C4 I5 ^" q          "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 t" K6 J0 |0 r4 z/ p
        & s$ Z. c( q: W+ g2 @  c
          "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会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
) ^4 |# n/ |0 g- m! m       
/ K7 {4 L3 f, i: a5 Y          "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
: T- u# r3 C/ W" x: C$ b( o$ y       
. F) T2 i0 c& ^" i          "咋整?"老郭媳妇又拿起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又灌了她一鼻孔。2 B4 y1 A' m% j5 M" h) e# Y
       
: n; ^  X, h% ~+ u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 R# K% N% a& x0 w, Z6 ]: z          h. |" l, c: ~3 c- W
          "早啊!"老张媳妇说。  p& X8 N& L8 A1 H2 I
        " i$ H! {0 l: Q; P4 l8 r- T$ ~! R
          "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2 O5 ?$ `7 C; Z: R# E
        8 I5 _$ A; q$ [0 a% z2 i
          "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 U" F7 p% g/ {  P0 a' z% Z+ L$ b6 @
       
* c, B" G- l5 k% ^# t          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4 L; w1 y1 `: S       
* ~/ x& U3 p5 J/ q: K9 Y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k$ e2 E1 |/ T, d# O; |
        " A$ C5 D$ }  V* X9 ~3 s
          "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
% Z+ x/ W; \5 N$ o' o% g       
, T3 ?' T1 T3 e0 g7 O' l3 N          "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
: V# n; d5 ]$ T- G        , d4 D2 s8 s: e3 B; S( ^0 I9 e
          "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 a. J. X# E0 @( K& s4 C" b
       
: D7 p: z! F* R! u$ S5 E  }          "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4 C- z- V& i" J
        1 [  G: W9 x( f- W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
. Z2 S/ u  G: y# A( D( n: l6 I1 i        : s" \. L% U  g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
4 y; x! \+ B; c2 |4 o; r: f, N  z       
' `6 B' o3 z! {3 ]) U          (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L" g3 |# O3 b0 s7 l- S! Z7 n
       
9 L0 o3 m% }7 M          7、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50字内)(4分)
! F# ~. c+ ]9 E8 d       
- ~2 }  d: l$ y& W' ^          8、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3分); f: ^8 ?. N6 k' o
        & S1 W7 {* t" y. U6 N6 d4 Z
          9、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3分)
. `+ D) }8 g9 @) a: \        # t$ W' G) _0 ~
          10、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3分)
  O9 T2 h" v$ `        ! E1 Y2 \5 Y$ [
          【参考答案】
( H$ S4 P! w3 i6 n        % q; {/ r) k0 U
          7、答案示例一:收到对门送来的绿豆糕,老郭夫妇猜测她的用意,其实,老张媳妇只是为了让他们尝尝绿豆糕的味道(或许只是乡下的一种习惯)。示例二:对门送来一碗绿豆糕,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第二天老张媳妇告诉他们真的没有什么事。示例三:老张媳妇按乡下的风俗给对门送去一碗绿豆糕,结果老郭夫妇以为她有什么事,这让老张媳妇很不明白。! j) B$ b  k5 m9 u8 ~+ U2 u
        ! t! l& O. H! a& _
          8、答案示例:老郭媳妇认为来自乡下的老张媳妇送绿豆糕一定是有求于她,很世俗很势利;她为了一碗绿豆糕一晚上睡不好,担心自己被人利用,谨小慎微;她不相信老张媳妇真的没事,多疑猜忌;她明明担心老张媳妇会给她带来麻烦却口是心非假装热情,虚伪不真诚。
! A9 r  M2 E( j( v       
: T. r. P3 T/ A          9、答案示例:"灌"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绿豆糕麻油香味的浓郁,又暗示了绿豆糕代表的老张媳妇淳朴真诚的邻里情谊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8 r+ }! w2 a7 Y- O; b8 g4 z6 I       
* w0 v8 f! }' j9 R( A          10、答案示例一:有必要,作者这样着意交代人、物、风俗都来自乡下显然别有深意,是为了说明乡下人待人真诚,乡下的民风淳朴,以此和以老郭夫妇为代表的城里人的自私世俗形成对比。示例二:有必要,作者这样是为了说明老张媳妇这样的乡下人没有沾染上城里人的世俗势利,他们仍保持着淳朴的民风民俗。示例三:没必要,因为城里也有友好和谐的邻里关系,人与人的隔膜根源不在于城乡的差别。" E, c7 A- {- ~3 ~! W  Y$ p
        + g& E, A8 X2 G" B/ M# f2 b/ K* T
          四、丰子恺
( |+ e, K! v+ Z: @' E4 p        ( h6 v/ X1 `/ I# w( \( D/ s
          【作者简介】
+ C; i( g* X. j5 p6 C0 Y+ a       
/ w8 k* \4 g5 J+ j          丰子恺,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他的儿子丰华瞻为父亲作传《丰子恺小传》。丰子恺给孩子们写了一封信《给我的孩子们》,书籍《我的苦学经验》深受读者喜欢。* @( @9 C% s8 c' v; Q/ ]" C9 y5 U
       
* N  [& P- a* @( a. c          【中考试题】浙江温州卷--《做父亲》
4 w! o" s, x- v+ _        8 {; O6 J. T6 d1 n0 Q1 f# h
          做 父 亲, ?3 z. J. q& L: q) O- o
        4 j" C3 s$ `+ `+ C" b3 i  |- \
          丰子恺
2 g7 @4 j6 Q4 d- ]5 x       
" E1 B8 |* R4 @& c' K          (1)楼窗下的弄里远远地传来一片声音,"咿哟,咿哟"渐近渐响起来。' m+ N& }4 Y& u3 O% d% e# n' S
       
+ \8 \- k- z# e( N          (2)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四个孩子同时放弃手中的笔,飞奔下楼,好像路上的一群麻雀听见了行人的脚步声而飞去一般。# _# C$ z( x3 r
        * u; q9 o0 [' N4 |- G
          (3)我刚扶起他们所带倒的凳子,拾起桌子上滚下去的铅笔,听见大门口一片呐喊:"买小鸡!买小鸡!"其中又混着哭声。连忙下楼一看,原来元草因为落伍而狂奔,在庭中跌了一跤,跌痛了膝盖不能再跑,恐怕小鸡被哥哥姐姐们买完了轮不着他,所以激烈地哭着。我扶了他走出大门口,他且跳且喊:"买小鸡!买小鸡!"泪珠跟了他的一跳一跳而从脸上滴到地上。
- l6 Z* U* z$ C; Q9 c$ d+ b5 e        7 m" @& S2 z$ B& O9 @# A
          (4)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他们仿佛想把这些音蓄入我的身体中,希望由我的口上开出来。独有元草直接拉住了担子的绳而狂喊。# Q' `6 l- N! @, E$ j
       
0 O1 P0 _- c, |6 U- _          (5)我全无养小鸡的兴趣;而且想起了以后的种种麻烦,觉得可怕。但乡居寂寥,强迫一群孩子在看惯的几间屋子里隐居这一个星期日,似也有些残忍。我就招呼挑担的,叫他把小鸡给我们看看。3 w8 Q7 k# E6 R6 o' Q5 W' F
       
  x$ Z8 O) ^' B( P' A  k% b          (6)他停下担子,揭开前面的一茏。"咿哟,咿哟"的声音忽然放大。但见一个细网的下面,蠕动着无数可爱的小鸡,好像许多活的雪球。五六个孩子蹲集在笼子的四周,一齐倾情地叫着"好来!好来!"许多小手伸入笼中,竞指一只纯白的小鸡,有的几乎要隔网捉住它。挑担的忙把盖子无情地冒上,许多"咿哟,咿哟"的雪球和一群"好来,好来"的孩子,便隔着咫尺天涯①了。孩子们怅望笼子的盖,依附在我的身边,有的伸手摸我的口袋。我就向挑担的人说话:
' u5 R4 ?6 `) T; u6 x+ @       
) Z( M8 N5 G3 @& @          (7)"小鸡卖几钱一只?"一块洋钱四只。""这样小的,要卖二角半钱一只?可以便宜些么?""便宜勿得,二角半钱最少了。"    .8 O, P. a3 b( s. `) ~
        $ [+ |! M( F1 F5 g, T* _
          (8)他说完,挑起担子就走。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挑担的越走得快,他们喊得越响。我摇手止住孩子们的喊声,再向挑担的问:
  r  O- G$ g" Z& s       
8 e! X* m" \5 D) F          (9)"一角半钱一只卖不卖?给你六角钱买四只吧!""没有还价!"; e( R& _5 O- l
        . Q# g" @2 Z3 y# z3 W
          (10)他并不停步,但略微旋转头来说了这一句话,就赶紧向前面跑。"咿哟,咿哟"的声音渐渐地远起来了。
0 {+ c$ h9 H+ z/ q) x( d4 u       
6 P% i0 f* w( _* n2 D" |          (11)元草的喊声就变成哭声。大的孩子锁着眉头不绝地探望挑担者的背影,又注视我的脸色。我用手掩住了元草的口,再向挑担人远远地招呼:* k4 J) l0 M* C+ x! ~
       
9 W6 Q+ u' w# ~0 v) H; |          (12)"二角大洋一只,卖了吧!""没有还价!", R9 O$ N  r' Z6 f. {9 l# s  t
        # J" o- _6 D& _. `
          (13)他说过便昂然前行,悠长地叫出一声"卖--小--鸡!--"其背影便在弄口的转角上消失了。我这里只留着一个嚎啕大哭的孩子。+ P% }, J8 p" n# H, B- k0 L
        9 E) w7 ^% k' @7 O
          (14)我硬拉了哭着的孩子回进门来。别的孩子也懒洋洋地跟了进来。庭中柳树正在春光中摇曳柔条,堂前的燕子正在新巢上低徊软语。我们这个刁巧的挑担者和痛哭的孩子,在这一片和平美丽的春景中很不调和啊!6 B( y5 a( I' Q
        # k5 `# U2 g1 u3 `5 f6 V
          (15)关上大门,我一面为元草揩拭眼泪,一面对孩子们说:"你们大家说'好来!好来!''要买!要买!'那人便不肯让价了!"
/ M% M7 w1 R; j( b; r       
4 ~) |# @6 U+ W8 n6 U          (16)小的孩子听不懂我的话,继续抽噎着;大的孩子听了我的话若有所思。我继续抚慰他们:"我们等一会再来买罢,隔壁大妈会喊我们的。但你们下次……"/ ^8 `, e, ^, \  t* [5 M* t1 p, z; H
        , l1 D6 t2 _( e2 h
          (17)我不说下去了。因为下面的话是"看见好的嘴上不可说好,想要的嘴上不可说要。"倘再进一步,就变成"看见好的嘴上应该说不好,想要的嘴上应该说不要"了。在这一片天真烂漫光明正大的春景中,向哪里容藏这样教导孩子的一个父亲呢?
5 d# ~8 r8 _' b& W# m' T! t9 F9 \       
6 u9 h$ [- l2 Z7 r5 a7 z& `. `          (有删改)
2 W. I' F) s8 B% X; q! d, ~2 x        ' I; e7 `5 q2 Y5 l- v0 _+ k
          【注释】①咫尺天涯:指距离虽然很近,但很难相见,就像在很远的天边一样。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
8 H4 |) [9 U7 Z; |        % h8 x3 l3 S/ k( o& ^, {. Q
          11.根据文中语句揣摩孩子的心情。(4分)
  y3 ?! Y. P1 M        9 W  l) }- G6 G* Y: i4 F
          段落    语    句    孩子的心情
9 Z, u- i! z; C/ w. F) s       
( ~" Q6 c- f# N1 n# q5 @          第(2)段    一个孩子从作业簿中抬起头来,睁大眼睛倾听一会,"小鸡!小鸡!"叫了起来。"    ①, U) J' v0 ~" k2 \
        : T- F- S0 h+ H/ d) A* {* Q9 n+ F
          第(4)段    孩子们见我出来,转身包围了我。"买小鸡!买小鸡!"由命令变成了请愿,喊得比以前更响了。    ②5 u& U& B6 a# v
       
2 v! u1 V, y' n# Q6 L% v* C, r) e          第(8)段    大的孩子脉脉含情地目送他,小的孩子拉住了我的衣襟而连叫"要买!要买!"    不舍$ h2 K1 m* {" x# g! [. c
       
( Q3 [! A4 Z, P; }) {+ s- b          12.孩子与小鸡之间只隔着盖子,为什么父亲却觉得是"咫尺天涯"?阅读第(6)段作答。(4分)" U# h0 |8 b2 l: o  j6 O
        ; c) }1 j; D! w2 N& c4 f6 B: a
          13.第(14)段画线句描写的春景有什么特点?作者描写这春景有什么用意?(4分)
" E% `$ ~' `% j. d$ J7 C        " Q( W8 w5 T7 @$ S
          14.关于文章结尾处"我不说下去了",读者有两种看法。第一种看法是"父亲应该说下去",第二种看法是"父亲不应该说下去",你赞同哪一种看法?请简述理由。(4分)
, q" B9 _0 s1 e/ j2 v        2 Q& n2 y& |% Q3 T5 e  {0 I9 g
          我赞同第          种看法,理由:                                          。
% ]2 T0 f% V) U/ B& }. f       
$ }4 p5 w  Z4 B! L          【参考答案】
8 b* ?2 d3 I7 h- ?) \& M& b, y8 Z        / c9 Z( P0 M* N0 d! K$ F, s* [
          11.(4分)①惊喜(欢喜);②急切(期望)。0 z- n9 z4 ]4 U2 F" d* R! {
        7 J2 W. d) f+ _8 M- W8 }
          12.(4分)因为挑担的将盖子无情地冒上的时候,父亲觉得孩子与心爱的小鸡被活生生地隔开了,这是父亲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他们的心情,表现出父亲对孩子的爱。或:因为父亲深爱着孩子,他知道孩子想买小鸡,所以当挑担的将盖子无情地冒上时,父亲觉得孩子与心爱的小鸡之间的距离是"咫尺天涯"。3 L4 W0 t+ I% b- h6 k
        # b: \4 c4 F6 m2 n
          13.(4分)第一闻:和平美丽(安详、恰然)第二问:与孩子买不成小鸡之后的痛苦心情形成强烈的对比; 或:衬托出孩子买不成小鸡之后痛苦的心情。6 C1 W) z! D" s$ z4 H( V8 i' O
       
+ B# n- L' u0 L8 F% z' x          14.(4分)示例1:我赞同第一种看法,作为父亲就要教孩子们学一点生活的技巧(处事的本领),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生活。示例2:我赞同第二种看法,作为父亲不能让孩子过早接触现实而变得世故,这是对孩子心灵的呵护。示例3:我赞同第二种看法,因为说下去就是教孩子撒谎,这是对孩子的伤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17 22:02 , Processed in 0.2317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