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3|回复: 0

[语文] 2012中考语文短文阅读方法技巧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0 10: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W* M* @; k5 C- D
       
' o  T' q# a1 r8 S) u, `' \8 B; j( P          1、用第一人称;8 j8 Z/ x8 J2 ~0 |# f. H
        1 {, y3 ~3 |( F( O6 k6 k4 v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0 k" r4 [5 O( w+ I        ; F8 Y9 E" Y2 H6 B/ j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 f5 i7 K4 n4 @( F1 g( p  S       
) `9 O7 n/ X# m1 t          1、必须用第一人称;3 Q" I; K, E% z0 Q( _, T% w& A0 v  G# h) Z
        + G2 z  W- N: D' T5 P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y2 v: w/ M6 @: @( ]# f& i
        # `, v' f0 i/ i9 m: B
          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
# \" e- c3 M: r/ E: ^0 D& D) K4 E        + Y( L' Q( t- C7 C* j1 D6 A
          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5 x. D$ ^! \- }) u        ) H8 d/ `' P: D, c+ }; ]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 s& Z4 M& v% W" w       
' F: p7 ^# w4 g1 t' p; q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 h8 o/ y" |  C, C       
4 G7 B3 Y8 r- ^, l/ H          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 p( }, P  d
       
8 P7 {- K# v- T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L3 j0 p" O8 \9 f* @
       
. F+ ?8 y% N: Y+ P: v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8 p  E5 j! l# S, U1 E" h: h; ]
        ! `; m5 D, H. c) I& B% ^2 ?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6 ]/ J. w7 [; K1 v1 S7 W3 D          M5 D, L) X" H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g2 p  z: Y8 x" g% @) |
        7 d0 P# o* w% b  J
          提炼中心、主题:
. G) d. J% {& r: R       
* c  p' A# i/ s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9 |; T% n' y) f) ~) k& c9 m
       
5 n: ~9 F+ _/ G- Y5 N          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 m9 K, H8 I; x, L) K9 ]       
% N$ ?* R# j/ f( [, B' a+ E          答题方式:
4 e8 m, n) l) Q* W+ u6 L$ i        . b8 _8 {% m5 r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9 z* l% @& q. e- E
       
1 v5 P& E1 b( g* a; r; |; B          2、事理说明文:关于…… ……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M( {5 e3 P6 p+ x+ q7 x       
! H3 J  L0 c4 F; h, {* A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 D0 |) [5 T6 R0 X$ @, ^' r       
% G  ^' r* O% `0 j7 Z- h1 s, k" q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 {, v1 Q  h( G* I+ z  s        2 m! b& I8 p' o: s( f# x
          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r, H3 e4 x2 V
        5 ~4 Y# ]  C9 _6 L, ^
          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 k) M% y6 T! A2 u       
9 r/ t; H" A! Z! r3 t          主要有两种题型:
( @- W8 r2 P: A  V8 s       
" {' g' O0 g5 D5 o          A、“××”词好在哪里?6 [2 Z) B/ g" |& X9 E
        1 y7 y- |2 ]& f- J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 A( @% J) p( q       
+ Y2 A* @1 e; p0 ]- @/ b- U          B、“××”词能不能删掉?+ q5 M  ]) {) w9 i( G
        1 }' U3 s5 R3 b5 G. Z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 I0 e5 K2 U/ I  T3 a       
" P- c. Q5 o& v          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i/ Q& J4 a  U! n7 g
       
# G! |+ x  ]% j          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c( X7 p2 o. Q. }5 ^  T; s
        # m1 M5 R3 \# L7 k1 l) Y, F/ O" R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 c5 }) N0 X9 b) o! y& r& V5 j$ P        9 k6 V+ P! @8 u0 L  e/ f, `$ ]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s# W0 b5 b' }0 P0 y0 f6 A* K' g2 q+ `
        7 h0 d, N* l" s2 t
          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
+ w0 z9 C- D2 Z+ C- Z8 q       
4 t2 i+ y: e% U  g          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2 H3 I9 d# ?& s8 f0 ]( f) z/ {
       
; b: ?9 [" H/ P# ]# M          主要题型:5 b5 P* x9 v& n8 \2 K
        % z6 g) {6 b& f# a# s& M
          1、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2 {) U0 o% D4 ]/ V7 I
        # J) I. x- n; y/ t, ^
          2、对文中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
) x4 u; S7 o6 ^7 f. U1 D       
8 H% g" {. y- i) T" S( e, N0 Q          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 l2 X  z) d* d& [. I# _. D
        ' P5 h0 ]9 }5 H
          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造)' ]0 ]" U9 l2 Z: t# S) m& e6 i
       
5 l1 V5 f( g4 O" e' t          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行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特色来考虑)
7 h# Z8 u7 o, h4 ~  C9 c9 q. ~. A" k3 V       
" ^3 l/ r& u- i% s5 s, z  ?1 t/ v          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
5 D  F/ `. H/ \' H) V/ t        " \: h+ a6 g1 F) q
          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位置:①标题、②★开头、③★篇末、④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⑤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
" h' y- t+ @8 r. F- A       
% \2 \* ]* w$ x2 D          2、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L3 G* J9 Q! Z. a& _1 S% Q, y, F
        ! U1 [7 R% e& i# G' B% Q2 c2 x7 P
          3、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 I& U" B, q; O6 ~  E4 V        3 W+ O2 g1 v( l* Q
          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 {3 B+ C+ w- `9 z4 i2 j# }0 X# @        8 ?4 F1 Z' @' r
          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       ,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
1 q2 H9 H. t6 [, m. L! K. R       
; `$ C2 B* \5 D6 G2 Z          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F! A$ p# ^. o% j
       
$ l9 `7 ~# F2 A4 y0 T. P& H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
3 M0 G. _3 j" h& k( q        & i& j7 q* q" k' k0 o' U0 q8 K. C
          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 H; j/ \8 X4 _8 J4 a( d        8 @' ~( ?. d% g1 x% e- c
          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
1 J7 a7 F5 t: q! }$ K        - m( n- Y* e& j; z& p
          1、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
! u3 |( ]; Z  J: `       
6 D4 k* I' d& O1 W' l8 ]          2、这种题目既考查联想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还考查把握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
3 v& I' B) \0 ]       
2 ~' p& t) Z0 m* c: q; f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Y) R: ]* {2 I  ^. J
        - M. l* p$ ?9 m2 T# j" C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3 20:13 , Processed in 0.17517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