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马谏议书》
/ ~" I f* o9 M/ n0 b' q7 m 1、作者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一篇书信体驳论文。* E0 {+ @+ [0 S
2、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针对性:王安石变法,遭保守派反对,司马光就曾一再写信给王,要求恢复旧制。王安石针对;指责,写信作答,驳斥了保守派的指责,表明了自己坚持改革的决心。
$ K7 B* ~7 B4 O6 Z" N% I+ I 3、掌握本文驳论点的反驳方法:驳论点
* W0 X0 n; A5 z9 u0 z6 w5 W& | 4、理解王安石反驳司马光观点的说理步骤:
' _0 D2 {/ m: t# l& ^ 先确立对方无可反驳的立论原则:名实相符;接着从对方来信中概括出五大罪名,树立标靶;然后辨明名实,以变法事实与对方强加的罪名对照,说明名不副实,从而驳倒对方的谬论。
6 x1 F, z3 @( k& z2 @: N 5、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柔中寓刚,语言委婉有礼,意志坚决果断。$ U6 r; p) [- I# U3 J- _
6、理解并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0 q' Q- K7 X2 { (1)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所以现在详细说明原因,希望您或许能原谅我。
- G( ^, v! m& w8 I) Y (2)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现在您用来指教我的
% W8 v- _6 O H: n x (3)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至于怨恨和指责的人很多,那是我在变法之前就料到会这样的。
7 u9 a& @8 ~6 b3 r. F5 N+ M6 R (4)人习于苟且非一日: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不是一天两天了1 _& c3 @# ?1 I. i$ d Z4 P! U
(5)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士大夫们多以不关心国家大事、符合流俗、讨众人的欢心作为处世的良策。5 t+ d: o" P* w! s/ {
(6)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他的计划。
, [- \! p* P' `2 K3 k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6 u0 \1 e, E$ C8 ?; I (1)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喧扰;表动作的对象,指自己
3 E1 Q" z2 |7 }' z+ j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看待: D/ Y+ H& A" f: z7 p
(3)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施行、推行4 L. p, ?' C. |3 z+ t& H$ Q0 h& X- l
(4)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相与、一起& P0 v% N8 K$ Y" {* h. @0 I
(5)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驳斥,抨击;佞的假借字. M4 `4 s [: }( f
(6)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施恩泽,名词作动词
2 ~# k# _$ V+ e0 L (7)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做事,动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