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泛读课文)
: ]! x1 n! B0 Z/ l" \' e 《作家作品》
) ^% R+ T& b. p- B# n, H* u 屈原我国古代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
E% C" C! f! |* ], F5 k! K5 [ 在学习民歌的基础上,发展了“楚辞”。 G. o# q2 u* ~/ s/ V' ]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等等。
, b- M( ^3 N8 e3 ?( a: U1 g6 L) Z 《国殇》选自《楚辞九歌》,用于祭奠为国捐躯的将军。) E8 l: ]& r+ |" Q6 o1 [ g
/ P* t; v) f) P+ i% o/ A5 M" f 一,本文主旨9 F# a" w, j2 Z1 D1 K" {1 Q
全诗概括而生动地描写了楚国将士不畏强敌,英勇杀敌,义无反顾的场景,歌颂了他们刚毅勇敢,视死如归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死难将士的深沉哀悼和由衷的敬佩之情。" c: m1 o3 v3 p/ ?
二,词语解释8 p( {. A2 v1 e. L6 s V- }) a
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悔改;+ h. g. {# D7 I' J& \7 {8 L
凌余阵兮躐余行。凌:侵犯;$ w- Y3 h: W: |! V7 h
援玉抱兮击鸣鼓。援:拿着;
$ P! i9 t' D5 w 身既死兮神以灵。以:而;. d0 `& g. i; g* L7 v1 {
三,课文串讲" I Q) G( A$ Y5 ^! e2 I
全文分为两层。
/ H8 ]6 A T1 j4 K# M 第一层:描写楚军将士英勇杀敌,最后全军覆没。* H% j, x5 M( O7 H
第一句,描写将士披甲操戈,准备战斗;7 |! Q9 Z# t) |' H- |0 A( z
第二句,描写两军交锋;
; F' c! |: t2 w( B/ @ {) I' m 第三四句,描写敌人兵多势众,楚军英勇战斗;
# C- {8 P8 _4 ~0 W l 第五六句,描写敌人冲进楚军军营,楚军伤亡惨重;9 ]$ r6 ?. G: l# w
第七八句,描写楚军将士勇武不屈;: d5 p, h9 a( x4 v/ Y5 Q; }
第九十句,描写楚军全军覆灭,横尸疆场,天昏地暗,场面壮烈。
3 r$ w( W1 ], K: Z! R 作者依照战斗的进程描写,展示了战斗的全过程,表现了楚军将士的英勇杀敌,义无反顾的精神。4 G8 D$ |3 J: }/ I8 K* F/ N0 H
第二层,祭奠楚军阵亡的将士的亡灵。
% v; o* o( i6 o 这一层是诗人对阵亡的将士们的深情礼赞。
7 G2 `( n9 h% W" r7 t& a% s 前四句,描写将士们征战的精神,礼赞将士们刚武英勇,视死如归的精神;
5 M& ^- e/ h4 F1 O0 H5 e 后四句是感天动地的礼赞,活时凛然浩气,死后也是灵魂不散,虽死犹生。
z$ M* \# Z- C' c 《学习要点》
$ U' o ~7 e! Q 场面描写完整,真切。, p5 _+ h1 A8 V" { W
描写战争场面十分真切。前十句,记述楚军披挂出阵,与敌人交锋,兵败身死的全过程,层次十分清楚。既有大的场面,又有细节描写,还有气氛渲染。
3 X4 Z+ {: [! h! J3 l- l 善于运用气氛渲染铺垫。
7 x- e0 H x3 n+ x* o2 R8 y* j( p 作者描写出战斗场景的气氛,从而引出对死者的礼赞。如旌旗蔽空,流矢交坠,鸣金击鼓,血撒疆场的战斗场面的惊心动魄的气氛,衬托了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楚军将士威武不屈的精神。
" R) h9 _& K* j) | 《重点段落分析》7 @% o2 D. t2 o/ h% f; ~
诗的第一部分。
% ]. E j, r9 t4 b* |" i2 Q 描写内容:见《课文串讲》;
6 d' u# F* a& E; v; H( H6 c 划分层次:见《课文串讲》。) Z$ F9 d4 ^ d+ ?8 z' O8 o( V
《陌上桑》(重点课文)
$ z8 Z8 @( `" U/ e2 q2 D$ L 《作家作品》
, w, R: v$ \1 W- F0 e$ F- z- C 汉乐府本来是西汉设立的音乐官署。以后就把这个官署内收集的可以唱的诗称为乐府诗。+ m1 v$ B# e/ l( ~# u7 R8 A
《陌上桑》是一首汉乐府诗,无言叙事诗。
. ~0 V- ?/ B, M3 o0 P% o 《主旨》3 y, |1 \2 o! ?& k6 ~7 h( a
叙述使君调戏采桑女罗敷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赞美了罗敷女的坚贞和智慧,讽刺使君的愚蠢,反映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和无耻。9 @) u q0 j/ w, g: C; T# @
《课文串讲》
8 _/ F6 O/ i- @" Z 分为三部分。
3 d' u5 a a$ E: `; x6 B& f- a 第一部分:起因。描写罗敷劳动情景,服饰容貌的美丽. h% L' W W9 @
第二部分:事件经过。描写使君调戏罗敷,遭到严词拒绝。
: r9 m3 C: L9 h: i 第三部分:结局。描写罗敷夸夫。/ f# G! R1 ?1 b0 i( Q
《疑难词句》0 W6 }# c- V- q# _: ^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坐:因为。
* k# M$ I( H P! }& t# F! ] 秦氏有好女。好:美女! E6 L; `' M" P T. o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颇:略微, _& Y) R" A0 B9 i& S$ _* G
何用识夫君,白马从驪驹。从:跟从。5 `% h; a1 f. \6 o% G7 U4 ]+ ~- o
《学习要点》* k+ x4 L+ ?& N& U: l
1,女主人公罗敷的形象特征。0 d/ G# P$ Y) _% U
形象美,心灵美,机智勇敢。
* F! [: ]3 B$ f" r8 c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 M& Q2 I l5 b 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比如文中的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来看,属于正面描写;但从表现罗敷的美丽来看,又属于侧面描写。尤其“行者见罗敷,——”更是侧面描写,没有描写罗敷如何美丽,而是从旁人的反应衬托出罗敷的美丽。
- ^) q2 H, ^" f0 V$ [ 《重点段落分析》
, c5 |" L" E- P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5 b( S/ L' Q. Z# s$ [
1,夸夫表现罗敷对自己夫君的忠贞,对使君的嘲讽,蔑视。使使君相形见拙,无地自容。
8 F L2 A1 X0 }' P# ? 2,划分层次。
: d4 H) I, M- p( n1 Z, \% i% K; h5 m 分为五层。' b+ B. k5 u d8 x
前四句。描写夫君地位显赫。
5 _5 j* E. i1 h' W9 @% [9 @ “青丝系马尾”四句,描写夫君的财富。) I; m3 v0 f+ i! s/ F
“十五府小吏”四句,描写夫君官职。* E0 e! e" j( O3 w p7 C. U5 s
“为人洁白皙”四句,描写夫君的美貌。: }0 L. c+ f! Z
侧面描写,借他人评价。: J" o" z+ H8 A) ^) L, u1 b
《短歌行》(重点课文)+ q' q# F( s& ]5 ^5 L) v0 y, U1 W
《作家作品》
! i) Q }0 v: ?5 H) y 曹操东汉未年建安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大多以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 A' I# z# N. \
他的风格基本是苍凉悲壮。
( q+ k' e. a J 《短歌行》是一首乐府旧题。
$ j% @! i8 I0 b1 u) ]8 F; B
, k0 U# u5 _# Q; e9 b& d0 n- K+ ^ 一,本文主旨
" ?- R6 `0 e; C. F0 q 本诗写作于曹操晚年,抒写了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怀。在诗中,他感叹光阴易逝,功业难成,抒发了渴望招纳贤才共图大业的急切心情,表现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中虽也流露出人生苦短的愁闷,但作者的精神实质是昂扬向上的,积极进取的。
' |: ^ s* c( U; d' v 二,词语解释
6 ~( L8 K% B( y! X }: E+ K) p3 p 1,对酒当歌。当:面对;8 e5 R) o' d1 O2 W- @
2,但为君故。但:只是;
% G, F) l6 t U 3,何时可掇。掇:拾取;
& {; o& \. w$ |1 n% j: e 4,契阔谈宴。契阔:聚散;
$ t- ^# c+ o4 b 5,枉用相存。问候枉驾前来的贤才。2 M- j1 [# _+ [- w8 c4 q
三,课文串讲7 R e" y3 r* m A" X6 }
全诗共分为三层。
6 `! v+ ]( ~% q* S1 ?0 \2 V 第一层,前八句,感叹人生苦短,忧思难忘;
2 ?. `! ?% j) G' Z. x _: l 第二层,(青青子衿——心念旧恩)求贤不得的忧愁和诚心纳贤的态度。
2 k1 R: D/ P( g- J$ e8 z 分为四小层。! Y7 {- `4 s ]# y, n: \
(1)(——沉吟至今)自己对贤才的思念;
* a2 g, ]5 V o) g) ] v9 d9 W (2)(——鼓瑟吹笙)表示对贤才真诚欢迎的态度;! r4 `! u' a2 @3 `
(3)(——不可断绝)贤才不易得,自己忧心不断;" I" Z7 `1 g* O' ]
(4)(——心念旧恩)希望老朋友能前来,为自己举贤荐能。
0 h' F( g0 N A& F9 n3 @ 第三层,(月明星稀——)惋惜贤才未得明主,自己有广招人才的信心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T$ \9 H/ p% ?! X4 G
《学习要点》
( ^+ j2 R' f1 P4 y. N) J. { 分析前八句的内容。
- V' X2 C8 u' M! w% D 前四句,感叹年岁已老,功业未成,“譬如朝露”用比喻手法,感叹人生苦短。接着四句,写政治抱负未得实现,心情苦闷,想借酒浇愁。
$ D7 b% J6 k8 I" l l9 G* | 分析诗中思贤若渴的情意。
& Z4 e* }( k4 J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借用来表达对贤才由来已九的思念之情:“呦呦鹿鸣”借用来抒发诗人热烈欢迎贤才到来的情景。下面着重描写诗人求贤不得的惆怅和苦闷,设想众多贤才故友远道前来的幻影,表达作者对贤才的无比思慕的心情。
* w5 O" E8 L9 c! Q4 C9 f+ G5 v 作者描写贤才无所依托,殷切希望贤才来到自己身边,助己完成统一大业。
+ E+ @$ A# K% q 诗中“月明星稀”四句,比喻当时贤才流散各地,无所依托。“山不厌高”四句,借用周公的典故,以周公自比,渴望得到更多的贤才,建功立业。
( f- J. ~3 E6 i 重点掌握本诗运用比喻的手法。$ N( u4 Q1 y% D, x: Q. q- G! z
“譬如朝露”来比喻人生短暂;* Y7 _, U5 E. a, y z& U! r+ j+ Y
“我有佳宾,鼓瑟吹笙”比喻自己由衷地礼贤下士;: ~' c5 o% ]7 X p o( S- l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比喻贤才没有明主可投;
% F# q z) l8 `0 @ \- B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自比周公,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3 ?1 E# d6 o, N4 ]5 A) O c
重点掌握善用典故的作用。
- O7 w# X# ?" v) g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诗经》,表达诗人念念不忘贤才的真情;: B( X/ g, E i. n, i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佳宾,鼓瑟吹笙”出自《诗经》,表达作者对贤才梦寐以求的思念;1 H! O+ F) d9 R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出自《管子》,抒发作者渴求贤才的心情;
/ Z; j; q& F) Y: \; s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作者礼贤纳士的心情,和天下统一的期望;
9 {4 ?' ~: [5 M 《重点段落分析》/ Q9 D! h1 B) T+ u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G$ g5 T" A5 }* U 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I' K2 L% ] s+ K8 |# B
表达作者思贤若渴,希望得到贤才辅佐的心情。8 \3 t# D- M* k& E% i, t
找出比喻的手法。2 C. N+ z! @$ m& O+ |" R/ }6 \" n& m
前六句。2 N+ `0 J# n) m9 `6 @% g
用典句。4 H& m, K( |& F+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示自己要像周公那样,招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