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物质和意识4 ]( b2 D3 f. T8 e. O" s/ z
一、物质
7 o4 R" z+ n! ~: F (一)旧唯物主义对物质的理解(唯心主义关于物质观念的理解)
2 m# k0 l! W) S) p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某种具体的物质实体。
% C5 |4 w# u$ l: w 2、近代西方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物质结构某一具体层次。
- ~7 `# D6 M! |; t( x3 r( x; y5 Z 共同缺陷:把一般与个别混为一谈,把一般归结为个别,用个别代替了一般。4 c7 X% q7 H# A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o8 D9 h9 s; o1 F' L9 L6 Q& M
1、揭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唯物主义,反对了唯心主义。
- O: k5 b4 O$ n5 T7 F 2、揭示了物质可以被人的意识所把握,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论。
4 m9 I$ q: b, t% J; {/ F 3、揭示了物质标志的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共性,即客观实在性,区分了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学说,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7 P8 W1 r1 i, \: v% j; C (三)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0 R# \1 F( m* \6 l/ c9 B
1、区别: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揭示的是物质形态的个性、特殊本质。哲学物质范畴揭示的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特性。
3 _# e1 b1 q3 i% z) Z 2、联系:哲学物质观以自然科学物质学说为基础,不断丰富和完善。正确的哲学物质观指导自然科学沿着唯物主义路线发展。(辨析题、选择题)$ h, f; Y; v3 u, H
二、(一)运动及其多样性
+ i& _ P. C/ T 1、运动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 H/ s8 A+ X5 V- U' O9 W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 i( e4 [: v) t% B r4 c* { (1)在运动与物质关系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9 A2 A z* ?2 T! G/ B, I6 {+ b) q 其一,设想不运动的事物——形而上学的倾向。
+ x& D9 o5 w6 C$ w! R: k9 U 其二,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唯心主义的观点。& {* P1 J$ t& T
(2)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f$ `8 p( h) ~5 ]5 @! X
(1)相对静止的含义——两种情形:1 E7 @- C3 Z' i6 [& B0 i
第一,事物空间位置的相对稳定性。
* S+ P' s% X, B1 V 第二,事物的量变状态。8 m" b4 `- t3 H- P; u0 `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 T, q" a* \2 C% \3 X0 e 第一,相互区别。
: r7 \$ F3 u- M2 L4 e# R 第二,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P6 a9 d2 @6 l9 ?( J/ T8 `
(3)在运动和静止关系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E Y P2 u* g+ _ O
其一,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 }; n! T' F# z8 I 其二,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I* m1 d3 n; B, t9 x
3、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 Y5 Z! `& q, s8 d- X 三、意识 ^9 d' }( h% D A( t- i+ l
(一)意识的起源
5 N3 x6 o1 K' D3 u3 b: f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决定性环节)。) P6 D! }+ a9 j
2、意识是社会(劳动和交往)的产物。. y2 y1 I. U# s% A- p% Q! K0 T
(二)意识的本质/ o7 t6 Z4 H4 C: S4 _& p N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存在依赖于人的大脑这种高度完善的物质器官。, H& [) p4 q0 w# L' C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8 A0 _" X; L3 U+ e* K" c' E% W, A
(三)意识的作用0 T0 `. X+ g: |+ X5 y3 X5 e
1、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0 |+ f: [5 u4 X$ d) h4 w
(1)意识有目的性、计划性和主动性。# D. O- I* Y3 Y8 [$ z+ r$ E
(2)意识对实践活动有指导作用,对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对人的生理活动有调控作用。" X1 s; J+ E( C+ Z
2、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条件与途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利用、控制和改造的程度,受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人们的实践程度制约。
, a4 }3 e% V3 k- ]: d4 w- ? 3、人工智能并不会超过人的思维而统治世界。$ l9 k) r1 Q- l
四、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理论分歧(补充)
/ P# y+ R# t/ w5 N+ s$ }4 m (一)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分歧
7 U. v3 v( B. Q. z& z9 B- v3 f% c 一元论:认为世界万物有统一性,万物统一于一个本原。! f9 ~( s- K! f3 r+ a0 A$ a, T
二元论:认为万物没有统一性,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 K \2 j. N4 ~; f: R
(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7 n8 ^0 {2 z [/ k. Z- n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
& ^7 m9 B: g% S8 W& a, q% G3 ] 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的唯一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
4 W) t4 V* o) N n1 Z) Q1 {9 n: h (三)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和旧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区别
- \0 ^8 e5 A9 N0 b 旧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万物统一于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实体)或物质结构的某个层次,不能说明世界的多样统一性。
* p4 _# F. i2 t/ E: q" c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世界是具有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 s4 i) |6 t, J/ I4 t* ^6 E 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与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