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47|回复: 0

[复习资料] 2011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复习重点(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5 14: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理论
" U. G1 n' `- {7 Y1 A* m/ K+ g+ |    总要求:
# i3 W9 c/ ?- p7 c9 c) p    教育学部分
( W) v5 J: l8 @7 Q5 {# |    1、了解与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0 J- s$ l& L" W+ w4 K) _- I
    2、理解和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教学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A7 ?9 c# N  R" ~# T
    3、具有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h3 x' v) s5 m* h, B
    心理学部分9 b" Y2 r$ B: Y' C% O
    1、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事实。
3 R3 Q6 h3 J: a& {$ A/ q# o" u. Z    2、理解感知、记忆、思维、情绪、动机、人格等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方法。. @# ~$ ]6 J# O6 Y3 n2 V+ @
    3、运用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分析和解决教育过程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 a# u# g& n3 G* U" U2 x    复习考试内容:+ F# \" U9 r1 g; r( e
    教育学部分$ Y7 p' b* D2 s+ J& |5 L# z
    一、绪论9 |  u) c* Q" y  {# q; T6 l$ E
    要求: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8 Y' x# H, }* |7 F2 @0 M, l    2、了解教育学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以及各阶段的主要教育家及其代表作。
' \3 z/ w) j% k7 a! ?/ u- j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6 L  \  ^% C' [8 \9 V: K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0 g/ ^/ n% b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2 M% T- y8 a7 V3 N) @1 h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的关系# a4 I3 m8 g  T2 N/ H2 o
    (1)教育学不等教育方针政策
/ w' w' {# N3 z. L0 R# `    (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
! r: w. V. e' O7 m    3、教育学与教育科学4 s! H$ X1 W  _. V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C: K8 b8 \' F% @! h+ x% \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 S, C/ R  M  N0 \. ]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 w1 W) ]7 ], M$ P6 K/ |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P6 ~  F( N. k; p: s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 X  [+ V4 Y+ `8 h( b$ D) f; y    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观点。! G4 d" a+ ^6 v4 n! |# r  t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O+ u4 Q. d0 ]/ S5 r% ]0 A
    [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6 _+ o# q/ h# I. P9 J" l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4 F; V- N/ Y& z$ C# }    [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 J; P. e0 Y( K  ]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 z8 E* a3 v" q# m) l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 f8 T( p: a% E2 x1 S6 F    (2)有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养;# v  c8 E1 K$ O; K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 y. t* r2 t/ s% g( W) R: Z    (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29 16:18 , Processed in 2.3080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