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92|回复: 0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及重点原理详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0 22: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学科体系看,《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几乎涵盖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内的全部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章节体系安排看,由绪论和正文组成。其中,绪论包含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等三个层面的问题。正文由七章组成,前三章集中讲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唯物辩证法原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地历史地统一的原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和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等七大理论。就其中每一部分重点原理总结如下:
3 I9 G! D; {" i" y7 J7 t# }
$ z) A1 {9 w" S/ h, q6 A   一、第一讲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 x3 F( F3 @0 W& C
/ w. q$ M- ~: u
  本讲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及其基本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总括性的说明。它分为三部分:首先阐明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并以哲学基本问题为依据,概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其次着重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尤其强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具体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6 ~0 D  g8 w9 c; p- \$ ]* A/ r
' o7 |0 y9 h# S3 d- E: U5 F  I3 b* Q9 a  二、第二讲辩证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 N# Y- G5 S7 y
+ Q5 v$ d9 w3 a1 w2 o; N
  本讲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相应有四个原理:(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最后本讲阐述了关于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 8 C3 V; k7 z6 l& s
( a& L( P' g1 x) |
  从历届真题看,命题呈现出以下趋势:
( \: S# f- X8 u9 g; w% K$ x! e9 {! }$ @
  第一,在物质观上,主要考查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对运动所持的相对主义观点认识,均为选择题。 & j# Z" V  t1 U( H/ P0 q$ \8 ?  s
' I4 h& G& F4 o
  第二,在实践观上,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实践的主客体的关系特别是对主体的能动性的正确认识;二是正确处理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即如何认识人类改造世界,减少生态环境破坏,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问题。
) j+ E1 o: a% @: ]1 ^0 n4 I' j6 @
  第三,意识观是本学科的命题重点之一。其侧重考查意识的本质、能动作用及旧哲学对此所持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反的观点。 , e7 {3 C" F0 x& U  Q8 p

6 F" y/ c) t) s% U  第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别考查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和联系。
8 K0 e7 L: ^( M8 h$ T- c! i+ Q* A* W1 T0 ]3 T' R4 G+ {
  第五,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W# N3 D8 Y+ e' F2 N% Q1 n. n# ~2 }9 x# b9 Y, E/ B6 r
  三、第三讲唯物辩证法(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 z$ }- ^' Q$ q% E0 x" \5 b( l. b
! M% W1 ]7 `; F/ J; Q3 C/ `  本讲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它通过阐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和发展的两个观点,进而讲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观点、三大规律、四对范畴”。本讲是命制主观题的关键章节,并呈现出重要原理重复命题的趋势。其重要原理有: 0 F, a! q) R5 ?( V' A! y

' K4 c1 F0 |8 c: u  1.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 d, t, n/ P  V5 k/ w* j$ T1 G8 q; U7 ?+ y2 K6 k" K5 t* p5 A
  2.度的含义及其认识意义。 5 f0 M# o' {8 p6 C

' m  w( U6 \( c6 E/ {4 t/ `  P  3.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
( z/ t7 @$ i. @
' b& i+ a2 h4 w  x+ S) `  4.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 V6 W) }9 h0 N" x5 B8 P
5 n' H$ t. B: |1 Z# C! }! ^  5.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 S  Z/ i6 z) v' T/ @5 Z
0 ]" m0 Y6 r7 @% q; y  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它内含以下内容:(1)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矛盾的转化原理以及二者之间的综合。
* O" N4 t; W2 R8 z* K" O: C
% z0 r: `5 y4 v/ A' q+ R* f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 f7 q5 A# T4 o" @
9 [( X8 i. m9 C* X) l  8.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 j! l4 ^1 {: `  i$ b

9 k* j+ X- }7 s( D  d  9.以上第6、7、8、9原理的综合。
/ K. ^; W$ S* Z$ L9 [
8 ~8 y9 ^7 _% U  10.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 _+ U' }( [/ J2 h* _! C
8 l( ^0 \" K1 Z; q
  四、第四讲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 q0 k6 n( X, U# y
2 x5 W6 t, y# ]5 J9 W' S6 }) d
  本讲围绕着实践、认识、真理三个核心及认识发展过程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等三大规律,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本讲是命制主观题的关键章节,并呈现出重要原理反复命题的趋势。其重要原理有: % w. ~. h) e: _- G% w4 g9 ?) u5 V
. N, C8 l% F: H% z% z7 R+ X, \  p/ g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 a' y3 U+ a( y% \( C

4 o( Z2 d& y& ~* E) u  2.认识的主体及其形成和发展 6 p( t8 }: R( \  y' t

5 G( H% ?' ]3 S  S# ^+ \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0 \8 A& ^$ ]" L/ m* B& o
: U5 b2 t: r' P3 z3 W  4.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原理
4 f& q; H" X8 \3 q( x
3 O% T2 s; j3 l( Q. ^' }  5.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理
1 L( K  m  ^, D, }( g  V
! X/ f3 }* D. @" n  6.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 A0 e( r7 Y9 h' Q4 p$ v( ]! r/ k: W, ?
  7.真理的具体性原理
' {3 y  ?! O  x  a* [1 i, ?' U" n; E  g2 B1 x0 |% R
  9.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
7 L& W; i8 @; }/ e$ ^! x. d8 G
! G$ n+ A& C6 Z  10.检验真理标准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原理   w& A! a1 k6 j+ K6 u$ q* \
6 ^5 n. d1 `# _1 x5 y* M
  11.真理和价值的辩证关系原理
6 t6 E$ \6 E; b0 U6 Y3 J! v4 {, J
. a. c; _  v0 L/ ^+ K: j, Y  A5 F, q  五、第五讲历史唯物论
6 z$ |  d& P7 j! P3 Z* |: l; H6 o" x/ ~
  本讲围绕着社会和人两个主题,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论的主要内容。 # e9 G4 q9 ]' e9 c% [
4 S9 L% X9 i+ O- T) W6 Y! W( R
  首先,总括性地说明人类社会的产生、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以及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这是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诸原理的前提。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第二,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观念结构。纵观历年真题,本节是唯物史观部分命制主观题的关键章节之一,并呈现出重要原理重复命题的趋势。其重要原理有:
  D. z4 ^) `) y$ J, d1 W# }3 Y7 q$ X. c4 |& X( F6 a+ n/ L
  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原理 4 X1 D7 J0 _) x8 z, M
* U5 W2 l1 O% s: i% {7 h: s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原理 / D  Q* n3 H: g
* a& t7 r) A1 s+ x* {1 E% K- E, e) k
  3.社会的实践本质原理
2 |+ y/ T+ C/ V9 a8 E
$ l( t8 S0 L* a8 }: C. B  4.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原理 * a4 @1 z- R& f6 d' B

* Q! C% {* _% b( D8 t. T  5.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 2 V. {- a, ]/ @4 b6 t) {: M
8 T& T6 v( P8 S, W
  其次,着重讲述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以及社会历史的主体,并从两方面加以具体阐述:第一,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动力;第二,历史的创造者。纵观历年真题,本节是唯物史观部分命制主观题的主要章节之一,并呈现出重要原理重复命题的趋势。其重要原理有:
* |6 X  y2 y, E; E* h3 ^* h+ M+ k
+ P. [6 j  T, e& k  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
* N1 o+ B6 i6 X8 u' C  t( W! I$ _; x+ D- Y. @. s- Y0 ~
  2.“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 ! ~3 R3 j' j+ Y/ V( Y+ _: G, |* Y" Q

8 [& d9 X, g: x$ R' _& D  3.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辩证关系原理
6 ]/ d  O2 ^# Z/ b: U3 N7 h6 @) p3 I/ O5 k* w
  4.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原理
% M) D' w4 j( B% ^  z$ E
9 I  X8 J0 O* k' k( r5 V$ N  5.交往理论 - W. D: u% W+ y; |5 D+ ]2 H

) T6 l/ ~/ g+ }8 q2 b& M  6.科学技术的两重效应
. ?7 ?3 T8 \8 e0 x& V. a* Q+ o  B( [, W- R( a  E8 N  g; c# F
  7.历史观和党的群众观的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4-29 19:11 , Processed in 0.18798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