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6|回复: 0

[政治] 考研政治史纲讲义:10.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0 22: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I0 c+ A8 R* W, \, E4 w

5 p+ b" g0 r( i2 _* ]( V  (一)中共十六大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 \" B1 x* H2 G2 G
  2002年十六大。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 a8 f7 W$ f. o+ |
  我们达到的小康只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针对这些问题,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 v$ o7 q# ]& w6 E( S6 E# d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是一个继续消灭局部贫困的阶段,是逐步提高小康水平和富裕程度的阶段,是由片面发展逐步转向全面发展的阶段,也就是由低水平小康向高水平小康的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P/ m+ D& ?5 ^7 |4 e6 L
   : q% j1 T& X. V$ C$ [) A: \, L+ Z5 ]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9 Z+ u' i  X8 S! o# H
  2003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抗击“非典”总结大会上,阐述了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4 C: ~% {7 U# K* e6 F
  在同年10月召开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正式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 D7 E) A7 F; b- c, i  2004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阐明了科学发展观,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9 E/ [- k1 n1 ?
  2007年十七大全面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大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 x. M! ^$ P" [# \& x1 i! k
  大会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g! W1 n# L5 a' y* q
   6 ^% ^" {1 X8 H  {+ ], ]( b: q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M; i) g  q* j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
0 P5 [2 j9 L& H  2005年2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了全面论述,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 T. h1 d0 b* Q$ J' ?$ j  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
' Z# |5 j4 }% E9 g, a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9 Y; I) q& W0 b: u  《决定》首次将“和谐”列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 p+ Q) \- K6 \' W6 n  《决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人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9 [& c0 Y* Z4 V' B5 _: m
  
- \) j3 [4 }! |/ ~6 q( ]2 E% q  (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 n$ Q) X# X. a/ I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中央领导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都有深刻的论述和探索,其中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一个重要方面。进人新世纪,党的建设面临着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迫切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 U# B, T" e* j( D, j1 ~; f  o, l  2002年中共十六大,首次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并把党的执政能力概括为五个方面: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 K3 O3 C. Q4 w! b. A6 a! a  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主要包括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W' H( f; v; H+ n  D. V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 h: C" p) R1 R8 U  2004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做出决定,从2005年初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原因:
9 j- q! }7 `1 e" Y  第一,新的世情、国情、党情,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6 B8 a+ m/ E, ?2 I+ V/ X% r; n+ ]5 |! `  第二,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 4 X$ K- B5 A1 T
  第三,党具有重视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历史与传统。 0 z9 z8 P. n' p# z* 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4-29 21:25 , Processed in 0.22559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