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2|回复: 0

[政治] 考研政治马原讲义:1.1 物质世界和实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0 22: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 / c' v& D/ S) C7 j% ?3 q

8 i  Q# h9 _5 ~" ~
8 Z: O8 q8 S; T# l: `. Z1 l4 C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 }3 y2 Y1 Z, }6 a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4 H( [/ K6 s* e# I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所有的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 X& E3 e9 U- j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大类现象和人类的这两大类活动,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7 O  w2 W) L  v
  恩格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 ~) v! b- [% g, v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 R. \0 M; K! R" I1 m+ l
  A、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3 ?! n( b& E- Z& m, b% a  B、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4 E: Z1 `; s7 b  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5 O) z! e. M! _' R6 g
  A、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6 w+ j$ M, j4 j" f1 }4 N% \  B、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 c1 z( z: @) E; g! |1 l& E1 d- P- j" u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f- q; w: b; _4 j
  人们面对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历史上又形成了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观念,反映了哲学思想中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对立。 3 s: \! q. G9 `' I
  在回答了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之后,还必须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 r" C* {8 w& v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 a+ O% e3 ~; q2 U: e" Y-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1 C; X# I4 \  e
  
! k5 I) R" K2 A/ d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 E( t. f5 r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 ^0 p: q+ p6 F& _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就是说,物质这个名词是一种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v9 s: R! K9 h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7 S" M' G* t9 a3 |, b7 k3 J# z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3 G: m) D  \. `+ W: ?& A% {- g( G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8 L3 S7 v& I9 j5 Z/ \1 @" c  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三个发展阶段,①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②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③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9 m7 r2 j. V' q% W$ o+ [' H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 \9 [; }3 @, n( ^, T, Z4 b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2 \" [) ^5 x2 t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从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物质、规定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世界本质的观点的根本特点。
* i* c) V, ?4 G" s7 {. y6 ^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 Q8 ]% ]. d" s2 R0 A: o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主张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既肯定了哲学物质范畴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联系,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是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 / b1 V+ A* e, e# e4 }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性,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统一的说明自然过程和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原则,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 M+ l; F% ~5 I& r
  
, V+ x6 P" R- i+ |. I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 p! W2 b2 H( Y( X$ a: x. q2 A0 f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回答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9 J9 U' n( t$ T/ {+ T
  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恩格斯:“运动,就它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这一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囊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变动起直到思维。”
7 J# b! n* o, }1 }- ]% n: ^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6 {+ J$ ~; u  Z2 f+ V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静止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 E2 G- d8 t8 Z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 ~+ X: E& _" n) s* i) W, n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5 w+ E$ y2 W7 F9 n
  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本原是物质,意识或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3 ?9 t+ m8 B/ y$ j& I( v! O: i- Q3 N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主义。因为旧唯物主义不理解人的实践活动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历史过程看成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产物,因而得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错误结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从而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 d1 [  ?" t* W# M: H# C* x
  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5 \0 \9 i, d2 M1 m( a  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 n" b* _4 h" s7 Y  第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 [% T: v  X2 J  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p# x! Y4 t4 {+ Q" r% Z2 n( Y  综上: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5 01:07 , Processed in 0.1676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