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2|回复: 0

[政治] 考研政治马原讲义:1.3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20 22:2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
% ^' r# i1 b5 s
9 u  Z2 h6 P! N( \) }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8 k, {( @% F6 v
  (一)规律及其客观性 4 n$ e3 E; j( q7 X2 M) m
  规律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 @9 i0 |- {8 M! T  规律的特点:
! m# M6 Z2 @% `" L6 u; z  1、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 h" k+ t, P: {" {1 C( w6 w
  2、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 ; Y# I+ W4 b2 ~0 ]
  3、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规律就会重复起作用。 7 W; b) o. |9 P
  4、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 }" x* B( O( r! W# a- v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里的“常”就是指规律;“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就是说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 r1 d/ L) E8 Q$ ~: p  唯心主义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例:“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 l2 n2 _1 `& k" }
  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这绝不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透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福利的目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句话蕴涵着一定的必然性,然而滔滔江河水是泛滥成灾还是造福人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作为。人们可以拦河筑坝,发电灌溉,可以植树造林,既美化山川,又防止沙尘肆虐。因此,我们既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又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思想。在这里,理论思维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理论思维能使人们增强驾驭规律的能力,错误的思维会走向真理的反面。恩格斯说:“实际上,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
& y1 G% m; y4 @5 F% |- s0 K  
! ^1 Z, N. T# n9 T0 D& j0 v6 T6 B$ q' h  (二)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5 o  i; E, f3 O6 F) }$ V
  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0 X0 K6 R, U, h/ y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
9 U  N  h& C" Z* @  二者联系主要表现在:
6 U0 w) p2 {1 a" G! P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人不能任意改变、创造或消灭自然规律。但是,人可以使用自己的躯体和物质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引起自然界的某些变化,并能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实物、能量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或保持有利于人的稳定性。
, K+ {; H/ W: t$ g3 {  二者区别表现:
) i, N0 W8 \. [  1、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在社会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
/ t( Q5 J, L6 `; g, F+ |- x6 J! {  2、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使认识社会规律比认识自然规律困难得多。社会矛盾的成熟程度以及人们认识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也影响着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人们对社会规律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往往要经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才能达到正确认识。 ) o1 T, h& L/ W
   " o" B1 A& B% S- s7 E: ~8 B. x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 T- |! P" d/ c" F* V# x
  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 % q' N+ O9 N' g+ X: C. L
  
" L1 c. X4 V# I: c  (一)意识的作用 0 L, C$ m9 ?: J0 C( L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就是说,它能反映客观事物并形成观念,指导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列宁)
7 @: P' k. M9 V: [1 F8 |1 j  ^9 V1 g; J  表现:
# Q1 R7 I2 I3 W1 g- g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人的活动的整个过程,就是围绕着“观念地存在着”的目标和蓝图而进行的。为此,在意识中,不仅预先规定了活动的目标,而且为实现这一目标又预先规定了活动的方式和步骤。这就是同一定的目的性相联系的活动的计划性。 5 Q0 |2 h# ^, l& }  e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反映对象不只是一般地模仿,而是能动地创造。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 4 j; D2 @  z$ \; K6 u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改变世界或创造世界不仅意味着强化客观世界的变化过程,而且意味着创造出世界上所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r/ f; K1 x7 j8 M; N9 ]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 U' W$ f2 y1 q" N( a  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 4 n, N! M2 z; o, {% o0 K
   " a$ A! m6 ^6 |( n! X( Y7 k9 Z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x6 D- p6 [' R- R9 d( u, v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列宁指出,外部世界、自然界的规律乃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认识和改造社会,要尊重社会规律。人们能够创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正如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能自由选择这一种或那一种社会形态。只有遵循历史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才能真正成为历史的主人。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 P3 [0 C1 s- i2 ^. \6 e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人们正是在其对象性活动中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联系和关系,而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唯心主义历史观把人们的思想动机看做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显然是错误的。但是,不承认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不承认思想、理论的巨大力量,也是不科学的。重要的问题在于如何使思想、理论同实际相一致。 2 }1 H( u: p0 n2 C* c
  根据上述原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9 X% c7 w0 C0 ^5 ^, r  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 ]( M, S, @6 z, _1 D  S/ |+ M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的过程,也就是意识自身的“物化”过程。所谓意识的“物化”,就是把观念的东西化为物质的感性活动,即化为实践;通过实践使主观的东西见之于客观,使客观世界发生合乎目的的改变。人的意识正是通过实践而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而能动地改造世界。 & X) ]& M6 S: t( |4 U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h, C, F# F7 |1 I9 `
   ! x4 B0 U) m1 g- |3 y8 V) P0 j9 r
  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原理相关联的另一个问题,是社会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所谓社会历史趋向属于历史决定论的内容,讲的是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主体选择讲的是历史主体在社会发展中的能动性和选择性。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规定了人们的活动要受规律性的制约,但不否定人在可能性空间内的选择。马克思指出,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具体阶段上,都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客观趋势和可能性,而人则需要确定自己对待它们的态度,应当作出选择。 9 d0 Z0 u4 Z7 Q
  主体选择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的方向、目标、方式的选择。社会生活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是主体选择的客观前提,主体的利益和需要是选择的内在根据。主体的能动性就体现在选择什么和怎样选择之中。选择的方向、目标和方式是否正确只能由实践来检验。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之所以强调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是为了实现主体的正确选择。 / S$ O4 r# _3 Y* U  a- R/ 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4 16:37 , Processed in 0.17060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