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7|回复: 0

[机电设备]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复习指导(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2 22: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课程名称 试听 教师 优惠套餐 购买
财务会计 试听 郭建华 套餐A: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冲刺串讲班 = 300元/门 报名
经济法 试听 苏 苏 套餐A: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冲刺串讲班 = 300元/门 报名
资产评估 试听 黄 胜 套餐A: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冲刺串讲班 = 300元/门 报名
机电设备评估基础 试听 达 江 套餐A: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冲刺串讲班 = 300元/门 报名
建筑工程评估基础 试听 朱允伟 套餐A:基础学习班+习题精讲班+冲刺串讲班 = 300元/门 报名
 三、描述故障的特征参量
# N1 V$ c5 R! G# _7 e' r4 t  描述故障的特征参量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直接特征参量和间接特征参量。
$ b" f3 H1 m% S* e6 w# V  1.直接特征参量
% ^" o& V, p: K  (1)设备或部件的输出参数:设备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以及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 q6 J( M' h$ ^6 M. h) }
  (2)设备零部件的损伤量:变形量、磨损量、裂纹以及腐蚀情况等都是判断设备技术状态的特征参量。6 J2 U* s) ]# d% J
  2.间接特征参量(二次效应参数):主要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噪声、温度、电量等。
$ I: X( M* A, G/ b, U4 z# y  使用间接特征参量进行故障诊断的优点是:可以在设备运行中并且无需拆卸的条件下进行。
6 q% g! ~' `0 m/ O  不足之处是间接特征参量与故障之间的关系不是完全确定的。) O0 q8 Y  |$ H! U* j4 e" h1 @
  对于同一类二次效应,描述它的特征参量可以有多个,如振动可用位移、速度、加速度描述。' b5 v! e" W8 A/ y1 b
  对于不同的故障和频率范围,二次效应参数与故障判断之间的灵敏度和有效性也不完全相同。因而在故障诊断中,就存在一个合理选择特征参量的问题。' V7 }2 |( F  k: p4 @9 l
  用间接特征参量进行故障诊断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在设备运行中以及不做任何拆卸的条件下进行诊断。其缺点是间接特征参量与故障间常存在某种随机性。
& j* Q. s3 [: s  第二节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及其实施过程
: y% `* k7 {! c1 w( T  一、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实施过程) ^! ~8 W# ^6 Y& ^, I1 c% E
  测取设备在运行中或相对静止条件下的状态信息,通过对信号的处理和分析,并结合设备的历史状况,定量识别设备及其零部件的技术状态,并预知有关异常、故障和预测未来技术状态,从而确定必要的对策的技术,即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0 U9 q" _5 P$ x0 H( B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的实施过程分为状态监测、分析诊断和治理预防三个阶段。
9 L: v& I# u* o) p( k  E% z# j  L  1.状态监测" m4 U! U  C$ b" Z! ~6 X1 h' P' h" A
  通过传感器采集设备在运行中的各种信息,将其转变为电信号或其它物理量,再将获取的信号输入到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处理,以便得到能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参数。
" W* ^1 I( o# P) G4 f8 D& r  信号处理系统主要是将有用信号(征兆或故障征兆)提取出来,而将无用信号和干扰信号排除。
' r  G5 H% \( r+ O  [* r4 k) t  2.分析诊断
4 H: \+ C2 i  l$ g6 y, B- Y  包括状态识别和诊断决策,即根据状态监测得到的能反映设备运行状态的征兆(或特征参数)的变化情况,将征兆(或特征参数)与某故障状态参数(模式)进行比较,来识别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判断故障的性质和程度及产生的原因、发生的部位,并预测设备的性能和故障发展趋势。
5 a; B5 E1 Z, C' _2 N  3.治理预防+ X# @+ y, D( s+ H" Y) T
  根据分析诊断得出的结论来确定治理修正和预防的办法,包括调度、改变操作、更换、停机检修等。如果认定设备尚可继续运行一段时间,那就需要对故障的发展情况做重点监视或巡回监视,以保证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7 22:23 , Processed in 0.2243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