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5|回复: 1

[系统分析师] 2011年软考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 08: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  【摘要】( {! J8 K. y' v- p, ^9 ~
  本文讨论《企业人事信息系统》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法与工具的选用。该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帮助该企业管理好企业内部的人员和人员的活动,人事信息管理指的是企业员工从招聘面试到离职退休的全过程,涉及的主要活动包括面试、报到、培训、升职、离职或其他的人事变动,也包括电子化考勤、工资性收入的计算与分发、使用其他公司资源的有关记录(如宿舍、保险、证件办理等等)。此外,本系统也涉及到企业在全国各地的人事信息管理,企业的组织架构的设置,级别与职务管理,人力申请直至人力需求报表,从而形成一个对企业真正有用的人事信息管理应用系统。在本文中首先讨论了选用面向对象方法与工具的主要理由与策略,进一步通过一个简例说明该方法与工具使用的效果,也讨论了使用多种工具与方法在需求分析中的必要性,最后简要小结了选用正确工具与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 Q6 }: Y& L8 `8 Y& t' M5 X  在项目开展期间,我担任了系统分析、系统设计与数据库管理等大量工作。3 u1 S6 B0 @6 E+ A
  【正文】
8 I  y+ ^) M; C- y; N, [  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有着广泛应用面的实用性系统,但是,我国各个企业有着自身的体制、机制、特点与不同的要求;在开发这类系统时,系统需求分析是极为重要的一环。在整个分析过程中,我们都采用了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这是因为我们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已坚信这种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表达和描述现实世界。软件要具有适用性和扩展性,就必须更接近于现实世界本身的发展规律。9 P! g1 O% ?8 u0 E0 H8 d! N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看,假设要求设计关于引进人才评估的一个系统,按我们过去的做法,先会要求提供给我们一份相关的引进人才评估表,然后依葫芦画瓢地设计相应的表单与界面。在短期来说,这样做是简便而实用的,但并不能够符合现实世界的长远目标,这套设计方法不具有扩展性,因为任何一份评估表的结构都会有可能发生许多改变的。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可以从中提取出表类型、表结构、评分方法以及能考虑继承等各方面的要素,这样就可以保证软件的通用性,可配置性与可维护性。
% [; p, g* H4 H* U, a  在工具的选择过程中,我们选择了现在已十分流行的Rational系列,包括Rational Rose、RUP、SoDA等,为什么选取这个系列工具呢?这是基于我们对软件需求分析目标的看法,我们认为需求分析应当能正确地回答如下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J0 f& S! ?$ ^0 U+ f1 @# K
  (1)用户的需求是否已详尽地被考虑到了?
* G" `# f8 i2 L3 G9 @( N  (2)用户能理解或明白我们所描述的内容吗?
( |6 }  q# m2 ]- ?  P0 P  (3)分析是否会和设计相脱节,; o6 S( P" ]& k( ]6 H0 X3 H+ _
  (4)程序员能明白我们的分析与设计要求吗?等等。
8 B! n/ }6 X- |+ K  以下对上述几个问题逐一简要地加以说明:
: z* ]/ Z+ K2 C5 B* S4 H! e  (1)详尽地获取用户的需求。, g. E* G" c1 h# k* W/ A8 e% Z: I
  用户的需求可分为显式的需求与隐性的需求,用户的倾向往往只顾及到当前的与明显的需求。要达到对需求理解的全面性,不仅仅只是依靠有效的用户谈话和调查,因为我们所面对的用户需求往往会有些片面的,采用Rational Rose(基于UML)提供的用例,以及多种图的联合使用,可以使我们发现其中的遗漏。+ f2 S5 s& q+ r, K$ O# T
  (2)使用户能充分地理解我们的表示方法,能够真正明白我们描述的内容。
8 E' T1 o/ T" Y7 U' W( ~+ N  软件需求分析规格说明书通常会是冗长而枯燥的,一般的用户不容易深入理解,这样就削弱了分析的正确性。通过支持面向对象及UML语言的Rational Rose可以更好地和用户交流,让用户了解系统的运作方式甚至细节的操作。
7 O0 y! e% }) H9 |0 B  (3)使分析和设计两个阶段互相联系与贯通。  s( e4 Y5 r. w9 x! G
  这是我们选择面向对象的方法及Rational Rose工具的重要原因,系统分析要向用户描述的不仅仅是用户的需求,而且包括解决方法,解决方法当然应包括设计(程序)、数据库与系统配置,我们当然不希望用户得到的是一个与需求规格说明不相同的软件,也不可能要求程序员完成一个不可胜任的任务。然而我们在以前的多项工作中经常发现这类情节,因为系统分析与设计相互脱节,导致一头扎在分析中不顾设计有关的事宜。
) R& a& r7 w0 I4 J5 @8 O  分析与设计的脱节,还不利于设计现格说明的评估,因为分析往往会脱离现实,导致缺乏评估的依据。
' T+ S; T. y" l3 e. h) `: n  因为不可能成功地完成设计而使分析需要重来,就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与损失。一个好的工具可以使分析与设计更紧密地连结起来,甚至于—一对应。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使对象之间相对而言有独立性,减少了任何影响到全局的改动,能避免因需求变化而导致全盘皆动的被动局面。
5 `5 t  ^. E: W( I2 w* q' |  (4)使程序员明白我们的设计。, Z/ ?% i" X! e- B1 k' \0 I* n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让程序员感到清晰明白,更少疑问。一个疑问很多的设计加上沟通不畅,绝对会出现在应用环境下所不需要的另一个软件,所以设计规格说明书务必清楚、形象与明确,当然,Rational Rose具有足够的图形与其他形式,能使程序员更加明确,甚至能细微到每一个语句(事实上如果使用VB,程序架构都有可能直接生成了)。- W; O6 E; F: P: I
  (5)选择UML可能会有更多的理由。: A5 j! c8 R5 l
  比如用户文档的编写、数据库设计,我们都需要做到有延续性,有自动化支持和具有质量上的保证。# T# ]: B" D9 S% ^2 A
  所以,我们选用了以上的方法和工具。
2 |  k4 a! R; I5 O6 {; J% ^! k" a6 _6 r; K; }7 M0 W
  在分析中,面对考勤班次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一直使用纸卡方式考勤,使用户对班次形成了固定的概念,而现在的许多考勤软件也采用多次刷卡的方法来形成一天的记录。经过面向对象的分析可以发现,事实上每天的上班记录是由多个时段所形成的,时段的多少在各个公司,各个工种与部门都不尽相同,每个时段可能有不同的属性,时段与时段组合可形成为班次,这更适合于现实的情况,使之能更加灵活与更有扩展性。其实,在天与天之间也都有相互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我们又发现必须在考勤与薪金工资中加入与MRP中相似的期段(Periods)的基本概念,比如可以称之为考勤期段,允许为用户更加方便地设置考勤期段,可能使之不一定与自然年月日相同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2 08: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1年软考系统分析师论文范文: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应用

</p>  Rational Rose使我们更方便地把上面的想法在类上去实现,更进一步地设计好我们的高效率的数据库。
% B7 j9 q4 M9 S. \9 {  当然,使用单一的一个工具去完成一个中大型的应用系统的需求分析,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社会在发展,用户的需求也在改变,如何把握住用户的需求是需要时间的,面向对象的方法有时也会忽略外在的与表层的要求,不仅仅是要获得关键的需求,其他更多的需求往往要等到用户在使用后才知道,然而等到用户使用是不现实的,作为原型开发模型中的原型也是收集用户需求,描述与解释需求的一类相当有效的方法与工具。
/ P- I3 l6 q1 m/ r4 n/ z  在我们的开发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用户了解我们的系统和我们的设计方案,让用户在见面会上更有方向性与针对性,我们首先用Access开发出原型,让用户先试用。这样,我们在真正的分析与设计时就能更加符合用户的要求。2 ?& y7 n. w  j
  总之,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对我们软件开发过程影响是很深远的,选用高效能的正确的方法与工具,可以使我们的软件更加正确地反映现实需求,更加具有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降低了软件项目的风险。
6 h: }; t# O4 \( e  评注:(1)写得有些特色,观点鲜明。(2)摘要写得不错,既反映了项目内容,也小结了本文的写作要点。(3)文中所举的例子虽然简单,但很实际。(4)多种方法与工具的使用,叙述得简明扼要。(5)内容可更丰富一些,更深入的例子也可再增多一些,则会更有说服力。(6)对需求分析的全过程的描述太少。(本文主要参考了广东延国庆等人的论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30 09:13 , Processed in 0.27789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