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3|回复: 0

[税收相关法律] 2012年注税考试税收相关法律预习——民事权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4 00:2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民事权利的概念
) W/ C! D+ D5 Y- D
$ s" h/ |+ a/ D9 E2 \  二、民事权利的分类 & R- F( K# I8 F% y( ~8 _
! P7 i4 o  H& d# C4 u6 U
  (一)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和社员权
/ r* E* i' Z2 f! B8 D" V- l4 V2 B  m+ T' h( c! C
  以民事权利的客体所体现的利益性质为标准,民事权利可划分为人身权、财产权、知识产权和社员权。
1 V" F$ k" P% D' `, [
) S0 V$ ?% c# j( k  (二)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 U+ T6 O/ Q+ F  I. _

& m& V. r: Y8 u1 K, Y$ k  以民事权利的作用为标准,可将民事权利分为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 v6 t: F/ N: F, B5 a) |  u
; U4 Z2 s6 m% U/ ~* }, ^* N  (三)绝对权与相对权 ( H: V) {8 o( w: N$ [) B; {4 O

) ~1 d7 Y" B3 l% D4 N8 C  以权利实现方式为标准,民事权利可分为绝对权与相对权。
: R3 r. J' e7 d3 s; n, H, `% ?: K; E( b9 Q; `/ ?( Y
  (四)对世权与对人权 3 T0 T; K1 e/ V: t9 j
4 O5 [: ^( L, k& m# B
  以权利效力所及范围为标准,民事权利可分为对世权与对人权。 , H& i% W; o/ q/ `
; C2 _6 m! D; P1 f0 O
  (五)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6 }6 H+ J3 n8 R5 Y  E5 D% \; c' j6 n" X6 Z
  以权利可否与其主体分离为标准,民事权利可划分为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9 i: Z" B, t3 j9 V9 j& q
! l' k" k( b3 \% x  (六)主权利与从权利 - B2 J% X5 B8 {6 x$ j6 g7 S0 a' U
& H6 V% S3 d( N% l# l& W
  以权利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为标准,民事权利可划分为主权利与从权利。 # \: y) D$ B9 S$ V  r( H; h

% ?6 O' c. x' V% y5 m# Y  (七)原权与救济权
. C: s6 \2 h2 |/ a5 E; l+ W0 q. c* m% x1 R2 v* x2 B
  在具有原生与派生关系的几项权利中,依权利相互间的地位为标准可划分为原权与救济权。6 A5 S; m# H# A% |4 W: ?5 K5 v

- R  ?- P6 |! u* q  (八)既得权与期待权 : {: c& l0 A: Y/ d# h1 z5 M
0 M3 k9 c' ]+ f$ Q# a
  以权利要件是否全部具备为标准,民事权利可划分为既得权与期待权。
2 Z! i7 m3 n$ q* i7 g+ \  a( `( Q
3 {2 }9 D9 s$ [5 r& ~7 C# z1 [8 [  三、民事权利的取得、变更和消灭
9 o7 J: ?7 i( v& U! l" o# R
0 `9 C5 j4 j1 G% |  (一)民事权利的取得
! n9 \# K4 A  [0 T
; G' y. a, l% b. f2 r  权利取得分为原始取得和继受取得两种情形。   I1 I7 |5 N' N/ @- Q1 \
) I( C5 u7 l0 K8 e# g* B
  (二)民事权利的变更
8 p% g$ v3 K! d* D) q" `" s
% g, {& U9 t. L. G# m  权利变更,是权利存续中其形态发生变化的情形。包括权利的内容、效力或主体的变更。
, B- A1 L6 Z& h6 ^+ p( T5 a8 r' R8 Q0 S" Y: b& [1 J. F! d
  (三)民事权利的消灭 # l4 x( g" D& \: f
4 u8 {$ u/ w. I& U
  民事权利的消灭,包括绝对消灭和相对消灭两种情形。
5 b  S. ]2 d" M: x' D* n% \, ^3 [
& U8 ?  Y* e/ N9 \5 Z. `( u. x8 D  四、民事权利的保护
9 e$ Q  o% v" t# z5 p9 E: S( G5 k2 J4 L* L' u' _+ o8 L
  民法关于权利的保护,体现在救济权制度上,即赋予当事人救济权,而且确立方便可靠的程序,确保救济权的行使。一是许可权利人依靠自身力量行使救济权的自力救济程序,二是许可权利人通过国家的专门帮助行使救济权的公力救济程序。6 B' t. G. E9 [, p/ @

) u( F$ C3 d7 s! d$ `, ?5 F/ S6 N  相关学习推荐:2012年财务与会计预习——其他存货的核算
- z, t7 |7 m' V         2012年税收相关法律预习——行政复议决定及其执行1 c7 G8 ]% r. J! R
1 u9 T$ d" X/ |- f9 Y0 a2 Z) c. q
3 E1 X' F& W9 Y8 j2 B
/ V  {0 A( w& D) @+ @7 h

' S: ^0 }, ]$ [9 N% V  u8 K& W3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5-3 12:15 , Processed in 0.27975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