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句篇(四)
% {; K4 B7 U# f3 k4 S$ H 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故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上焉。...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严复《天演论.译立言》
5 U) c# X8 F' q9 C8 r j 1.
, E) O3 c( L2 a 原文:They come out on to the village green and photograph each other in a stone armchair,said to be the throne of Artila.(Nancy Mitford:The Water Beetle)1 x+ E- S, f' }% G) f' p
译文:踏上村中草地,看到一张石椅,听说是匈奴王阿提拉的宝座,就要照相;一个个登上大位,你给我照,我给你照。(翁显良译)- T/ b% K# p" _ G
赏析:名词在英语中占优势,英语句子倾向于多用名词和介词。现代汉语中动词占优势,一个句子不限于只用一个动词,可以连续使用几个动词,即所谓的动词连用,这是现代汉语句法的显着特征之一。请看这里的原文和译文,原文里只用了两个动词(过去分词"said"这里不计),而译文中确有六七个动词之多,前面几个动宾结构连用,中间不用任何连接词,纯靠动作发生的时间先后而产生语义上的关联,读来顺畅、自然。“一个个登上大位,你给我照,我给你照”,颇能描情绘景:追名逐利,是人的天性,争不到名利,能跟有名望的人沾点边,也好像成了一大快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原文信息焦点在"photographeach other",如将原文后半部分译为“互相在据说是匈奴王阿提拉的宝座的石椅上照相”,未免有些头重脚轻之嫌,用“一个个登上大位,你给我照,我给你照”稍稍展开一下,既弥补了这种缺陷,又使叙述更加生动、形象。5 x+ l: Q ^, k- n- q
2.
6 u* i$ O* N$ ~# S9 j) V5 N* ^, w, X 原文:Zorro:You’ll kill no more,Colonel,no more.
" O0 T4 X) ~) n$ Y- X 译文:佐罗:你恶贯满盈了,上校。(电影《佐罗》)7 [, `+ j. C E" t: N' C
赏析:如果让蹩脚的译者来译这一句,恐怕只会在“再也没有机会杀人了”这个意思上打转转,跳出这个圈子,想象自己就是仗剑走天下,为百姓除暴安良的侠客佐罗,细心去感受佐罗彼时彼地的心情,“恶贯满盈”便会脱口而出了。演员演戏要投入角色中去,翻译电影对白,同样需要投入到角色中去。
; E9 P8 f" }3 I) C 3.
5 T& h/ p6 d# W9 Y2 m' } 原文:Is it necessary to shout?
) z8 S2 o* E+ q3 k 译文:说话就说话,非得叫唤不可吗?(吕叔湘译)$ z$ P5 I( J$ n" D+ d- A
赏析:简简单单、普普通通的英文句子,一到吕叔湘先生手里,他总能译出特色。"It is necessary to shout"句子本很简单,换作另一个人来译,八九不离十是类似这样的一句:“有必要大喊大叫吗”或者更通俗一点“干吗吵吵嚷嚷的”也可以说是“信、达、切”了,而吕先生却并不甘心,为了译出说话人含蓄、委婉的口气,他将原句译成“非得叫唤不可吗”并在前面加上“说话就说话”这么一句,将说话人不愿或不敢张扬事态,想好言好语同听话人交流的心理曲曲折折的传达了出来。
2 `& }4 O; _# r* B8 m( S2 m 4.
% ~( k: l8 G, r% I8 w' Z 原文:This film is a dramatic treatment of a threatened stoppage in a factory.
- t* b* f2 k# e8 y2 @ 译文:本片用戏剧手法,表现一家工厂面临罢工威胁的情况。
2 K3 J1 k- j6 A4 {$ T 赏析:汉语句子多较短,结构较松散,所以英译汉时常要进行拆句处理,即将原文中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一个单词或短语,拆译成一个小句来表达。此处译者就遵循了这一原则,将"dramatic treatment"这一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短语抽出来,独立成句,较好的避免了硬译(“影片是对一家工厂的一场受到威胁的罢工的戏剧的处理”)的出现,受到了文从字顺的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