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我考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0|回复: 0

[中级经济师] 2012年经济师《中级金融专业》考试辅导:第八章(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3 11:4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通货膨胀的成因:理论分析7 c2 [$ Y2 I4 w. \
          虽然不同时期发生通货膨胀的原因是不同的,但从总量上讲.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是来自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
. o& S0 c/ {# l8 s          (一)需求拉上$ q3 |. l! Z) Y0 c
          当经济中需求的扩张超出总供给的增长时,过度需求就会拉动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由于总需求是由有购买和支付能力的货币量构成,总供给则表现为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因此,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可以通俗地表述为是“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会使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超出了现行价格条件下可得到的供给,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
/ x4 I, [# s  H* j  C& L5 L          (二)成本推进+ a0 {3 h: E! F) {" h* W/ W5 J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经历了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即在经济远未达到充分就业时,物价就持续上涨,甚至在失业增加的同时,物价也上升,而需求拉上论无法解释这种现象。于是许多经济学家转而从供给方面寻找通货膨胀的原因,提出了“成本推进论”。
: q0 Y0 r$ _& @% E: o5 C/ J8 l          该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并非总需求过度,而是由于总供给方面生产成本上升所引起。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商品的价格是以生产成本为基础加上一定的利润而构成的。因此。生产成本的上升必然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
2 x2 \/ e& m' y+ |1 `          经济学家们还进一步分析了促使产品成本上升的原因:
9 G( \9 g& V( v3 p! Z4 D5 }2 ?          ①在现代经济中有组织的工会对工资成本具有操纵能力。工会要求企业提高工人的工资,迫使工资的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企业则会因人力成本的增加而提高产品价格以转嫁工资成本的上升,而在物价上涨后工人又会要求提高工资,再度引起物价上涨,形成工资一物价的螺旋上升,从而导致“工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 \8 q* U& @3 A$ k1 z3 a          ②垄断性大公司也具有对价格的操纵能力,是提高价格水平的重要力量。垄断性企业为了获取垄断利润会人为地提高产品价格,由此引起“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
1 g$ `. }' f/ @8 x2 m6 X8 U6 l          ③汇率变动引起进出口产品和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石油危机、资源枯竭、环境保护政策不当等造成原材料、能源生产成本的提高,都是引起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原因。; }# `8 G1 S, w$ r3 J% `
          (三)供求混合作用5 N4 _- P8 ]" t) w- _
          需求拉上说撇开供给来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而成本推进说则以总需求给定为前提条件: L# @9 {( ~5 G
          来解释通货膨胀,二者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尽管理论上可以区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与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但在现实生活中。需求拉上的作用与成本推进的作用常常是混合在一起的。因此人们将这种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作用情况下的通货膨胀称之为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实际上,单纯的需求拉上或成本推进不可能引起物价的持续上涨,只有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共同作用下,才会导致持续性的通货膨胀。5 i, [/ `- F' V6 W
          (四)经济结构变化
! E1 C9 ?, T$ v& D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由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的因素发生变化,也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这种通货膨胀被称为结构型通货膨胀。其基本观点是,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部门结构的某些特点,当一些产业和部门在需求方面或成本方面发生变动时,往往会通过部门之间的相互看齐过程而影响到其他部门,从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8 E: ^% [0 f! E7 l! e+ w( i          1.需求转移
5 q# {1 N, z, v! b5 r          由于社会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一部分需求转移到其他部门,而劳动力和生产要素却不能及时转移。这样,原先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结构可能因需求的移动而出现失衡。那些需求增加的行业,价格和工资将上升;另一些需求减少的行业,由于价格和工资刚性的存在,却未必会发生价格和工资的下降,最终结果导致物价的总体上升。5 P5 _/ B' J# x! t, P
          2.部门差异0 G) F2 e) ]7 s1 f9 J8 Z+ U
          部门差异型通货膨胀是指经济部门(如产业部门和服务部门)之间由于劳动生产率、价格弹性、收入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但货币工资增长率却趋于一致,加上价格和工资的向上刚性从而引起总体物价上涨。许多西方经济学家相信,工人对相对实际工资的关心要超过对绝对实际工资的关心。因此,货币工资的整体增长水平便与较先进部门一致,结果就是落后部门的生产成本上升,进而推动总体价格水平上升。6 G- S+ H% `6 m: Q# L/ g( ~
          还有一种情况是由“瓶颈”制约而引起的部门问差异。如在有些国家,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严重失衡,有些行业生产能力过剩,而另一些行业如农业、能源、交通等部门却严重滞后,形成经济发展的“瓶颈”。当这些“瓶颈”部门的价格因供不应求而上涨时,便引起其他部门,包括生产过剩部门的价格上涨。, Y9 W5 G. G0 W- u' p& x4 y( d& Y
          3.国际因素
- D2 r4 H* ?, T7 \6 s          由国际因素引起的通货膨胀也叫北欧型通货膨胀,是由北欧学派提出的。它以实行开放经济的小国为研究背景,在这些国家,经济部门可以分为开放的经济部门(E)和不开放的经济部门(S),由于小国一般只能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价格接受者的角色,世界通货膨胀就会通过一系列机制首先传递到它们的开放经济部门,进而带动不开放经济部门,最后导致价格总体水平上升。
5 U3 F$ }! J8 [! N  q          二、通货膨胀的成因:现实分析  c+ c- I/ P0 n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形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给过度,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 _- ^/ }( ?5 ?1 I          流通中的货币,无论是现金通货还是存款货币,均通过信贷程序供给。因此,过度的信用供给是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那么,又是由什么原因导致过度的货币供给呢?2 K, e2 u& g7 N% |3 \5 W
          (一)财政原因# m5 j8 r+ o' J: y9 b
          因财政原因迫使过度供给货币的情况一般有两种,即发生财政赤字或推行赤字财政政策。
7 P1 S* z/ y4 e0 x, q( e1 S          财政赤字是指财政部门在执行国家财政预算过程中,因收入减少或支出增加而导致的财政收不抵支的状况;赤字财政是指政府在作财政预算时,把支出打高,留出收入缺口,形成预算赤字。赤字财政是一种宏观经济的扩张政策,目的在于刺激有效需求。$ Q2 ~  R$ |8 J3 ~" [# f9 M
          (二)信贷原因( k. ?5 A; `( b; a) Q: b# k  C9 i
          因信贷原因迫使过度供给货币的情况主要是指银行信用提供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数量的客观需求,而导致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一般称之为“信用膨胀”。引起信用膨胀的原因很多,既有来自于财政赤字的压力和社会上过热的经济增长要求的压力,也有来自于银行自身决策失误问题。1 ^5 x  X/ G6 V2 E2 U: f
          (三)其他原因
, h3 W. f3 S- Y7 [* }, M+ W- x          那么,又是哪些因素会造成财政赤字或信用膨胀,导致货币供给过度呢?原因固然很多,也很复杂。主要有投资规模过大、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失调、国际收支长期顺差等。应根据发生通货膨胀的实际状况进行实证分析,以便对症下药,做出有效的决策,从而抑制通货膨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Woexam.Com ( 湘ICP备18023104号 )

GMT+8, 2024-6-5 12:41 , Processed in 0.20926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